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遗址类纪念性建筑及设计

遗址类纪念性建筑及设计

  • 字数: 120
  • 出版社: 化学工业
  • 作者: 侯兆铭
  • 商品条码: 97871223293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11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深入研究国内外遗址保护思想的基础上,综合地运用分析、归纳、演绎的方法,同时借鉴符号学、类型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美学及城市设计相关理论,着重从遗址类纪念性建筑创作研究入手,指出了遗址类纪念性建筑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现代模式的遗址类纪念性建筑的设计理论。本书可供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人员、建筑管理与施工管理人员、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参考。
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绪论/001 1.1 纪念性建筑发展概述/ 002 1.1.1 纪念意义的产生/ 002 1.1.2 纪念场所的雏形/ 005 1.1.3 纪念性建筑类型与特征/ 006 1.1.4 纪念性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008 1.2 本书研究界定/ 012 1.2.1 选题背景与研究范畴/ 012 1.2.2 研究方法与写作内容/ 013 第2章遗址类纪念性建筑内涵界定/015 2.1 遗址类纪念性建筑概念界定/ 016 2.1.1 遗址概念/ 016 2.1.2 遗址特定属性研究/ 017 2.1.3 遗址类纪念性建筑概念/ 018 2.2 遗址类纪念性建筑与建筑的“纪念性” / 018 2.2.1 “纪念性” 的来源/ 018 2.2.2 “纪念性” 在当代的意义与价值/ 019 2.2.3 遗址类纪念性建筑的“纪念性” / 019 2.3 遗址类纪念性建筑的价值定位/ 021 2.3.1 历史价值/ 021 2.3.2 情感价值/ 023 2.3.3 经济价值/ 024 2.3.4 价值定位/ 024 2.4 本章小结/ 025 第3章遗址类纪念性建筑理论建构/027 3.1 遗址保护理论研究/ 028 3.1.1 国外保护思想/ 028 3.1.2 国内保护思想/ 030 3.1.3 国内保护特殊性问题/ 031 3.2 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理论研究/ 033 3.2.1 遗址与历史地段关联性研究/ 033 3.2.2 历史地段中遗址类纪念性建筑创作制约原则/ 033 3.2.3 历史地段中遗址展示方式研究/ 034 3.2.4 新旧建筑协调理论研究/ 036 3.3 遗址类纪念性建筑创作观念/ 038 3.3.1 凝聚主题思想/ 038 3.3.2 深化文化内涵/ 042 3.3.3 传承地域精神/ 046 3.3.4 弘扬时代特征/ 047 3.4 本章小结/ 048 第4章遗址类纪念性建筑整体设计/049 4.1 设计原则/ 050 4.1.1 整体性原则/ 050 4.1.2 连续性原则/ 052 4.1.3 召唤性原则/ 054 4.2 设计手法/ 057 4.2.1 模式与符号/ 057 4.2.2 象征与隐喻/ 057 4.2.3 约定与模糊/ 058 4.2.4 拓扑与重构/ 059 4.3 设计方式/ 060 4.3.1 嵌入式设计/ 060 4.3.2 改造式设计/ 060 4.3.3 开发式设计/ 060 4.4 主体内容/ 061 4.4.1 有意味的形式——形象设计/ 061 4.4.2 有韵味的氛围——空间设计/ 069 4.4.3 有品位的境界——环境设计/ 074 4.5 拓展内容/ 081 4.5.1 内在秩序设计/ 081 4.5.2 建筑细部设计/ 082 4.5.3 材料质感设计/ 082 4.5.4 光色环境设计/ 083 4.6 本章小结/ 084 第5章遗址类纪念性建筑创作实验/087 5.1 “七三一遗址”理论研究/ 088 5.1.1 历史沿革/ 088 5.1.2 可行性分析/ 092 5.1.3 实例分析评价/ 094 5.2 “七三一遗址”保护开发的方案探索/ 097 5.2.1 创作定位/ 097 5.2.2 创作理念/ 100 5.2.3 创作方案/ 102 5.3 “七三一遗址”创作反思/ 104 5.4 本章小结/ 105 本书小结/107 参考文献/1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