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性别失衡演变机制研究/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学术文库

中国性别失衡演变机制研究/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学术文库

  • 字数: 173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闫绍华//李树茁
  • 商品条码: 97875201334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性别失衡演变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性别比偏高的现实和特点,构建了性别失衡演变的分析框架,并应用该框架分析了我国性别失衡的演变,包括性别失衡演变、空间视角下的演变和时间视角下的演变。具体来说,本书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时间和空间视角与RWA理论结合研究性别失衡演变的机制,利用该机制作者发现,我国存在一种以出生性别结构变动为特征的性别失衡演变过程,性别比转变存在“上升—徘徊—下降”的三阶段特征,不同地区存在的不同性别偏好等因素使我国的性别失衡存在区域差异。通过性别失衡的空间演变机制分析可发现,意愿类要素、效益类要素、能力类要素对我国性别失衡均有影响,意愿类要素发挥重要作用,其次为效益类要素;通过性别失衡的空间演变机制分析可发现,意愿类要素依旧发挥重要作用,性别失衡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绝大部分意愿类要素受效益类要素的影响。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缓解我国性别失衡问题的策略——治理的多元化、长效化、阶段性、动态性和灵活性。本书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性别失衡演变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性别比偏高的现实和特点,构建了性别失衡演变的分析框架,并应用该框架分析了我国性别失衡的演变,包括性别失衡演变、空间视角下的演变和时间视角下的演变。具体来说,本书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时间和空间视角与RWA理论结合研究性别失衡演变的机制,利用该机制作者发现,我国存在一种以出生性别结构变动为特征的性别失衡演变过程,性别比转变存在“上升—徘徊—下降”的三阶段特征,不同地区存在的不同性别偏好等因素使我国的性别失衡存在区域差异。通过性别失衡的空间演变机制分析可发现,意愿类要素、效益类要素、能力类要素对我国性别失衡均有影响,意愿类要素发挥重要作用,其次为效益类要素;通过性别失衡的空间演变机制分析可发现,意愿类要素依旧发挥重要作用,性别失衡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绝大部分意愿类要素受效益类要素的影响。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缓解我国性别失衡问题的策略——治理的多元化、长效化、阶段性、动态性和灵活性。
作者简介
闫绍华:公共管理博士,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创新。已发表CSSCI期刊论文5篇,多次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曾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一等奖1项。 李树茁: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价。以人口与社会系统工程方法为手段,以公共政策创新为导向,重点关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性别(Gender)和社会弱势群体(Vulnerable Population Group)的保护与发展。强调跨学科、交叉性地研究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国际学术界前沿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追踪前沿动态,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既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又注重改善社会现实,建立实验区,进行社会干预和实践;强调与各级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社会的紧密合作。李树茁教授在中国女孩生存的系统研究和改善女孩生存环境的社会干预系统工程的设计、实施与推广,中国农村男孩偏好文化的传播、演化及其对中国高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和社会后果的系统分析,中国农村婚姻形式、家庭养老与老年人生活状况的系统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李树茁教授已经发表150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其中24篇英文论文被SCI/SSCI检索),出版学术专著17部,有12项主持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一等奖8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目录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