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1978-2018)(精)/改革开放研究丛书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1978-2018)(精)/改革开放研究丛书

  • 字数: 368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林晓言//刘秀英|总主编:蔡昉//李培林//谢寿光
  • 商品条码: 97875201286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4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1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改革开放研究丛书之中国交通运输发展(1978~2018),主要围绕改革开放40年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轨迹和取得的成就展开。改革开放即将走过四十载春秋,随着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将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总结历史正当时,继往开来续辉煌”正是本书写作的初衷。 本书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为总论。包括第一章,中国综合交通运输40年,全面梳理了中国综合交通运输40年的发展与成就、理论与政策、经验与教训以及未来的发展对策。第二篇为行业篇,将交通运输业中的铁路、公路、民航、海运、内河水运、管道运输分章介绍。第二章,中国铁路40年,介绍了铁路行业的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企业发展及走出去成就等内容。第三章,中国公路40年,介绍了公路行业的主要发展成就尤其是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以及公路运输服务发展情况等。第四章,中国民航40年,介绍了民航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移动载运工具、民航运输市场和管理体制的发展情况。第五章,中国海运40年,介绍了海运行业40年的发展变迁、基础设施、船舶及制度管理机构发展情况。第六章,中国内河水运40年,介绍了内河水运行业的基础设施、载运工具、水运政策、水运市场的发展情况。第七章,中国管道运输40年,介绍了管道运输40年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原油、成品由、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情况并与国外发展情况对比。第三篇为专业篇,分别介绍了中国高铁、地铁、物流、旅游交通、煤炭运输的40年发展情况。第八章,中国高速铁路40年,介绍了中国高铁的起源、技术创新、建设规模、“走出去”成就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第九章,中国地铁40年,介绍了地铁发展概况及发展历程、案例及PPP建设模式等。第十章,中国物流40年,介绍了物流市场、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第三方物流及物流政策等发展情况。第十一章,中国旅游交通40年,介绍了旅游交通概述、发展历史进程、各运输方式旅游交通发展及综合协调机制。第十二章,中国煤炭运输40年,介绍了我国能源状况及煤炭分布与调运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及煤炭运输的创新发展。 本书为北京市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年度资助成果,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高铁经济理论解析框架及演化路径研究”(17ZDA084)阶段性成果。可以作为大学或研究生的阅读参考资料,也可作为交通运输行业从业者、政策研究人员及对交通运输业感兴趣的读者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林晓言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学、北京交通大学技术经济学、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学士、硕士、博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责任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主任。兼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运输技术经济分会会长,中国铁道学会经济委员会秘书长。曾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分院院长、国家863重大专项“高速磁浮交通技术”总体组专家。 主持及参加过京沪高铁、京九铁路、兰新高铁、青藏铁路、上海高速磁浮机场线等铁路重大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获得2015年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4年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5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主持在研“中国高铁经济理论解析框架及演化路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代表著作有《高速铁路与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交通运输工程经济学》《高速铁路服务质量与市场竞争》《铁路的民营化改革与市场融资》《基础设施的民营化》《运输业的民营化》等。《我国高铁全球价值链治理路径升级》《提升中国高铁创新能力》《运煤输电的合理结构》《京津冀交通网的三圈层设计》《北京市轨道交通票价票制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边界壁垒与破解》《土地导向的美国早期铁路投资体制弊端与警示》等政策建议入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要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内部要报《领导参阅》。
目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