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葡萄牙帝国在亚洲(第2版)(精)

葡萄牙帝国在亚洲(第2版)(精)

  • 字数: 326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美)桑贾伊·苏拉马尼亚姆|译者:巫怀宇
  • 商品条码: 978755981049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66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葡萄牙帝国在亚洲(第2版)(精)》共分十章, 既历时性地讲述了葡萄牙到来之前亚洲的地缘政治 和经济变化以及葡萄牙自身的国家和社会结构、葡 萄牙创立亚洲帝国的模式、逻辑及其兴衰历程,也 具体地分析了葡萄牙亚洲社会的不同社群,最后的 结论部分则对传统的观点提出挑战。 从方法论上,作者桑贾伊·苏拉马尼亚姆突破 了单纯的亚洲史和欧洲史的视角,而是要求将葡萄 牙的亚洲事业放在全球史的视域中考量,使得本书 具有全面性;同时作者也反对模式化的解释,使得 本书具有穿透力。因此我们了解到:早期近代亚洲 绝非铁板一块,而是有着精英的流动,自身已然发 生深刻的变化;葡萄牙在亚洲的地位被荷兰、英国 取代,也绝非简单的“中世纪”被“近代”战胜的 历史神话。
目录
译者序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导言 葡属亚洲的神秘面孔 第一章 早期近代亚洲:地缘政治与经济变化 15和16世纪的国家 精英们的流动 朝向一种分类学 长期趋势 第二章 葡萄牙国家与社会,1200—1500 君主与贵族 寻找城市中产 重商主义与弥赛亚主义 总结 第三章 两种模式及其逻辑:创立帝国,1498—1540 早期探险 从阿尔梅达到阿尔布克尔克:定义第一种模式 第二种模式:科摩林角以东 1525—1540年葡萄牙在亚洲活动的逻辑 走向“危机” 第四章 16世纪中叶的“危机” 若昂三世的政策困境 萨家、索萨家和卡斯特罗家族:危机中的葡萄牙亚洲官僚 世纪中叶的争论 远东解决方案 1570年的葡属印度 第五章 陆海之间:重定方向,1570—1610 贸易与征服:西班牙的视角 西班牙、葡萄牙与大西洋转向 围绕全球 “土地”问题 海洋的挑战 特许权与统领 衰退之始? 第六章 退却中的帝国,1610—1665 亚洲的政治重组,1570一1610 沙廉和霍尔木兹:退却的开端 改革及其后果 多难的十年:1630年代的葡属亚洲 光复、休战和失败,1640—1652 退却完成,1652—1665 亚洲人、欧洲人与退却 第七章 利基市场与网络:驻留原地,1665—1700 好望角航线与巴伊亚贸易 葡属印度的兴衰变迁:从果阿的视角看 莫桑比克、莫诺莫塔帕和普拉佐的创设 孟加拉湾的葡萄牙人 在远东生存:澳门与帝汶 葡萄牙、荷兰与英国:对比 第八章 葡萄牙人的亚洲社会Ⅰ:官方领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