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青年学者论丛/卓越文库

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青年学者论丛/卓越文库

  • 字数: 269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郑伟|总主编:朱哲
  • 商品条码: 97875201343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5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普列汉诺夫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使马克思恩格斯两位思想大师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在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生根、发芽,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由此驶进了“快车道”。近年来,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的研究不断成为学界争相研讨的重要课题,人们都希冀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走近”他,试图勾勒、描画出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的逻辑体系。但是,囿于传统评价的基调,以及研究方法、理论旨趣、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制约,使得人们在考察普列汉诺夫思想时,难以全面、客观的把握其总貌,无法估摸普列汉诺夫的独到见解和真正局限。 有鉴于此,我们在吸收和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及其相关问题重新进行一番探讨。在研究中,我们不仅注重文本的研读,而且注意处理好文本与历史、基本观点与具体语词的关系,力图在全面而系统的占有其思想文本的基础上,呈现出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普列汉诺夫形象,形成对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新的理解。依循这些路数和原则,我们从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的出场境遇、形成历史、本质特征、基石、重心、历史地位、当代价值等方面来展开研究。
作者简介
郑伟,男,1982年生,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湖北省哲学学会会员,全国列宁思想研究会理事。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探索与争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湖北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等核心报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多项课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第一章 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出场的多重境遇 一 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形成的国际背景 二 卷入资本主义还是绕过资本主义: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形成的国内基调 三 理解与建构: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形成的理论境遇 第二章 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的形成、发展过程 一 关于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形成过程的研究现状 二 一元论历史观形成阶段的界划原则与具体分期 第三章 一元论历史观的本质特征:“最发展的、最丰富的、最具体的”历史观 一 历史唯物主义:“人类思想史上仅有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最伟大的革命” 二 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三 历史唯物主义:“本质上是辩证性的” 第四章 一元论历史观的基石:“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精神”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内涵的界定 二 “存在决定意识事实上是怎样发生的” 三 “意识反过来促进存在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章 一元论历史观的“重心”:“研究社会发展规律” 一 社会是由“五项力量”构成的有机体 二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 “地理环境对于社会人类的影响” 第六章 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的历史地位 一 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对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二 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的不足 三 列宁对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的理解、运用及发展 结束语 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