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 出版社: 江苏科技
  • 作者: (清)曾国藩|编者:陈书凯
  • 商品条码: 97875537795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3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 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郞等职。从唐鉴、倭仁讲习理学。1853年(咸丰二年底)以在职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次年发布《讨粤匪缴》,攻击太平天国。1860年升任两江总督,授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为协办大学士,派李鸿章到上海,左宗棠入浙江,会同常胜军、常捷军夹攻太平军,并派曾国荃围攻天京(南京)。1864年7月攻陷天京。后镇压捻军,战败回两江总督任。与李鸿章创办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1870查办天津教案,对外妥协,受舆论谴责,后病死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
目录
九 致诸弟:切勿恃才自傲 ※原文 四位老弟足下: 前次回信内有四弟诗,想已收到。九月家信有送率五诗五首,想已阅过。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余平生科名,极为顺遂;惟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进,未尝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当时之不敢怨言,诸弟问父亲、叔父及朱尧阶便知。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 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廿一日 ※译文 四位老弟: 前次回信,里面有四弟的诗,想必已收到了。九月里给家中的信中有送率五的诗五首,想必也都看过了。我们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虚心。我曾看到朋友中一些颇有才华的人,都恃才傲物,动不动就说别人不如自己。不论是乡试还是会试的文章,他都骂人家言语不通,不仅骂房官,也骂主考,考不取就骂学院。平心而论,这种人自己写的诗文并没有过人之处,而且有些根本就羞于示人,但他们就是不肯反过来要求自己,总说别人不好。既骂考官,也骂同科率先考中之人。人要有了傲气,便不会有进步,结果只能失意潦倒一生,碌碌无为,人生也不会有任何转机。 我这一生在科名上还算顺利,只是在小考时考了七次才被录取。不过,每次考不好都没有说过一句不满的话,只惭愧自己在考试时写的诗文太差。现在想起来,还感到难过。当时虽屡遭失败,但不敢出一句怨言,此事确属事实,几位弟弟问问父亲、叔父和朱尧阶就会知道。考场中只有以拙劣的文章而侥幸得中的人,没有以出色的文采而被埋没的人,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三房的十四叔,读书不是不勤快,只是傲气太重,自满自足,终究一无所成。京城里有傲气的人也很多,有见识的人见了,只冷冷一笑而已。还有的人自诩名士,把科名看成粪土。他们有的喜欢作古诗,有的喜欢讲考据,有的还喜欢谈理学,招摇过市,喧闹张扬,自以为能压倒一切。在有见识的人看来,这些人其实没有什么造诣,只能让人冷冷一笑罢了。我们应当一心用功,尽力消除傲气,防止自满,不让别人在一边冷笑,才能进步。几个弟弟平日都是恭恭敬敬,几次小考没有如意,我怕你们会因长期不满而养成骄惰的习气,所以特地写这封信给你们,希望注意防止这种情绪。你们定要想想我的这些话,深刻地反省一下,如若能够做到,那真是幸运。国藩手书。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九 致诸弟:切勿恃才自傲 ※原文 四位老弟足下: 前次回信内有四弟诗,想已收到。九月家信有送率五诗五首,想已阅过。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余平生科名,极为顺遂;惟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进,未尝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当时之不敢怨言,诸弟问父亲、叔父及朱尧阶便知。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 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廿一日 ※译文 四位老弟: 前次回信,里面有四弟的诗,想必已收到了。九月里给家中的信中有送率五的诗五首,想必也都看过了。我们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虚心。我曾看到朋友中一些颇有才华的人,都恃才傲物,动不动就说别人不如自己。不论是乡试还是会试的文章,他都骂人家言语不通,不仅骂房官,也骂主考,考不取就骂学院。平心而论,这种人自己写的诗文并没有过人之处,而且有些根本就羞于示人,但他们就是不肯反过来要求自己,总说别人不好。既骂考官,也骂同科率先考中之人。人要有了傲气,便不会有进步,结果只能失意潦倒一生,碌碌无为,人生也不会有任何转机。 我这一生在科名上还算顺利,只是在小考时考了七次才被录取。不过,每次考不好都没有说过一句不满的话,只惭愧自己在考试时写的诗文太差。现在想起来,还感到难过。当时虽屡遭失败,但不敢出一句怨言,此事确属事实,几位弟弟问问父亲、叔父和朱尧阶就会知道。考场中只有以拙劣的文章而侥幸得中的人,没有以出色的文采而被埋没的人,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三房的十四叔,读书不是不勤快,只是傲气太重,自满自足,终究一无所成。京城里有傲气的人也很多,有见识的人见了,只冷冷一笑而已。还有的人自诩名士,把科名看成粪土。他们有的喜欢作古诗,有的喜欢讲考据,有的还喜欢谈理学,招摇过市,喧闹张扬,自以为能压倒一切。在有见识的人看来,这些人其实没有什么造诣,只能让人冷冷一笑罢了。我们应当一心用功,尽力消除傲气,防止自满,不让别人在一边冷笑,才能进步。几个弟弟平日都是恭恭敬敬,几次小考没有如意,我怕你们会因长期不满而养成骄惰的习气,所以特地写这封信给你们,希望注意防止这种情绪。你们定要想想我的这些话,深刻地反省一下,如若能够做到,那真是幸运。国藩手书。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