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半市民化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半市民化问题研究

  • 字数: 227
  • 出版社: 科学
  • 作者: 王亚红
  • 商品条码: 97870305876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7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农业人口转移有别于发达国家以永久性、 家庭迁移为主的模式,也区别于巴西、墨西哥等发 展中国家的“贫民化转移”模式,是一种非稳态转 移为主流的“半市民化”模式。“半市民化”迁移 有其一般性,也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城乡利 益格局的调整使城市(镇)户籍的吸引力不断下降 ,除非户籍身份的变动能够为其带来生计水平的提 高,否则农业转移人口会更倾向于保持目前的“半 市民化”状态。政府部门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就是 要最大限度地预防“半市民化”的永久化。“市民 化”有效需求不足是关键,需要通过需求导向的制 度变革逐步消除“市民化”的意愿约束和能力约束 ,通过以“风险分担+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城乡制度 耦合机制及支持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来促进市民化 进程。 王亚红著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半 市民化问题研究》可供从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 者参考,也可作为政府管理人员,大中专教师,宏 观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等专业的研究生及对此研究 领域感兴趣的人士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大国 1.1.2 经济总体实力的快速提升与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并存 1.1.3 农村居民相对收入不足 1.1.4 土地过速“非农化”与劳动力“非农转移”滞后情况并存 1.1.5 处于复杂的经济社会转型 1.1.6 劳动力市场存在典型的多重分割特征 1.2 本书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及模型 2.1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及模型 2.1.1 宏观视角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2.1.2 微观视角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2.1.3 非永久性迁移 2.1.4 制度与行为的互动关系 2.2 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及模型 2.2.1 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模型 2.2.2 农村劳动力转移其他相关研究 2.3 国内“永久性迁移”与“市民化”相关研究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第3章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动力、历程及成果 3.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动力 3.1.1 经济高速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 3.1.2 固定资产投资 3.1.3 农村人地矛盾与农业比较利益 3.1.4 各种惠农政策 3.1.5 不断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历程及适度性评价 3.2.1 农村劳动力转移历程 3.2.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适度性评价 3.3 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果及其贡献 3.3.1 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果 3.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 3.3.3 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贡献的截面数据分析 3.4 河南省许昌市大墙王村劳动力转移实况调查 第4章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核心问题_农业转移人口“半市民化 4.1 农业转移人口“半市民化”现象 4.2 农业转移人口“半市民化”演进历程 4.3 农业转移人口“半市民化”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 第5章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需求约束 5.1 “市民化”意愿约束——收益最大化目标与风险厌恶冲突 5.2 “市民化”能力约束——收入视角 5.2.1 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比重较低 5.2.2 农村居民未来收入水平预测 5.3 “市民化”能力约束——成本视角 5.3.1 “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及其约束机制 5.3.2 “市民化”的私人成本及其约束机制 5.4 能力不足背景下的“市民化”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 第6章 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制约与“市民化”需求约束机制 6.1 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进入环节的户籍制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