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金融不wen定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改革分析/传统农区工业化与社会转型丛书

金融不wen定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改革分析/传统农区工业化与社会转型丛书

  • 字数: 166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纪鸿超|总主编:耿明斋
  • 商品条码: 97875201233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4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07年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造成了严重损失。关于这次危机的研究已经有很多。这次危机的爆发又引起了人们对于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的研究兴趣。可以说金融不稳定是伴随着金融活动产生的,是金融的内在特征。对于这次危机,人们在利用传统的金融不稳定假说进行分析之外,还指出金融的过度创新和政府部门的放松监管是引发这次危机的重要原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以后的改革还是市场化改革为主,并且在改革过程中要发挥政府作用。从金融角度来说,中国的金融改革主要还是以市场化改革,但是与此同时,政府并不会退出金融领域,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原则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发挥利率在金融市场的决定作用,而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种类,从2005年开始也开始在中国进行试点,虽然在2007年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有暂停,但是可以预期的是资产证券化在中国会得到全面发展。前面已经提到次贷危机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发因素就是金融过度创新。那么中国的金融改革又该如何进行,改革的逻辑是什么值得我们探讨。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在金融不稳定的条件下研究中国的金融改革。
作者简介
纪鸿超,现就职于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以及新型城镇化与中心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获得山东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黄少安教授,2011-2012年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访问学者。参与多项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研究方向主要是金融不稳定、制度改革、经济周期、区域发展等。
目录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