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工作硕士专业丛书

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工作硕士专业丛书

  • 字数: 205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古学斌
  • 商品条码: 97875201279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8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专业学科,其研究并非只是为了研究而做研究(是有实用和实践取向的),理论的建构也并非为了建构一个所谓的纯学术理论。书写《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一书,笔者希望再一次提醒自己和读者,我们所创建的知识乃是为了实现我们专业的目标。要生产实践性的知识,依靠传统的研究方法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另辟蹊径,进入生活世界、实践的现场,通过以身为度、亲身实做、自我探究,才能生产出对我们实务有借鉴意义的知识,与实务界同仁共同去回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此书的案例基本上都来自笔者20年来亲自参与的农村社会工作的项目,希望介绍从自身经验的提炼农村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模式,让读者更能体验到农村社会工作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行动出来的。本书的出版,为农村社会工作提供了理论上、实践上的指导,对中国本土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专业学科,其研究并非只是为了研究而做研究(是有实用和实践取向的),理论的建构也并非为了建构一个所谓的纯学术理论。书写《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一书,笔者希望再一次提醒自己和读者,我们所创建的知识乃是为了实现我们专业的目标。要生产实践性的知识,依靠传统的研究方法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另辟蹊径,进入生活世界、实践的现场,通过以身为度、亲身实做、自我探究,才能生产出对我们实务有借鉴意义的知识,与实务界同仁共同去回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此书的案例基本上都来自笔者20年来亲自参与的农村社会工作的项目,希望介绍从自身经验的提炼农村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模式,让读者更能体验到农村社会工作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行动出来的。本书的出版,为农村社会工作提供了理论上、实践上的指导,对中国本土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古学斌 ,英国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中国)课程主任。英文国际期刊《中国社会工作期刊》和《行动研究》的执行编辑。现在是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荣誉教授,曾经也是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客座教授;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加拿大约克大学访问学者;英国杜伦大学高级研究员。古学斌从1993年开始参与中国农村发展工作,长期关注和推动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发展,专注于农村发展、弱势社群、社会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近年积极推动行动和实践取向的研究范式。其英文著作有Moral Politics in a South Chinese Village: Responsibility, Reciprocity and Resistance (2003)、Social Economy in China and the World(2015,合编著)、Asset-Building Policies and Innovations in Asia(2015,合编著)等;中文著作有《与弱势者同行:性/性别与社会工作再思》(2016,合编著)《香港路、谁人创:1930年代出生的年长人士生命故事研究》(2015,合著)、《资产建设:亚洲的策略与创新 》(2014,合编著)、《幸福像花一样:文化/生计、妇女与发展》(2014)、《社会经济在中国》(2013,合编著)、《灾害社会工作:中国的实践与反思》(2011,合编著)、《男/女声:女性主义书写的一次实践》(2008)、《公民身份的再思与打造:华人社会排斥与边缘性》(2005,合编著)、《华人社会的社会排斥与边缘性》(2003,合编著)等十五部。在国内外期刊和书籍发表过文章七十余篇。
目录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