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精)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精)

  • 字数: 549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齐锡生
  • 商品条码: 97875201301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38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自从中华民族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现代化 外交关系以来,抗战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和西方的 交往,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1937年卢沟 桥事变前夕,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 但是到了 1945年大战结束时,中国的国家地位彻底改观。导 致此项蜕变的最关键因素是,中国在珍珠港事件爆 发时,立即和美国、英国和苏联结为全球性战略盟 友,对抗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轴心国同盟,而其 中特别具有决定性因素的是中国和美国的结盟。 1937~1941年,中美关系到底经历了何种变化?特 别是中国政府的对美外交政策的大课题:决策过程 是什么?由何人执行?中国的外交目的是什么?谈 判的技巧如何?美方的反应是什么?中国政府在这 段时间内,总体的得失又当如何评价?何以在1937 年7月卢沟桥战事爆发时,美国政府认为事不关己, 而到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政府 却十万火急地促请中国成为并肩作战的盟友?这些 都是齐锡生著的《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 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精)》着力 要探讨并希望解决的问题。
目录
第一章 摸索一个务实的对美外交政策 一 国民政府在开战初期的作为 二 中美关系的发展和胡适的外交使命 三 中国早期战事失利对内政和外交的影响 四 对于抗战前途的展望 五 中国主动展开对美外交 第二章 胡适受命出任驻美大使 一 国民政府对美政策重点的具体化 二 政策成果的初步检查 三 中立法和禁运事务 四 对于促进国际合作的努力 五 胡适对于中国坚持抗战的贡献 第三章 1937~1939年胡适和陈光甫对中国对美政策的影响 一 胡适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二 陈光甫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第四章 寻求一个新的对美政策:1939~1940年来自各方的压力 一 国际环境剧烈变化 二 国内情势加速恶化 三 中国对美国观感的改变 四 中国逐渐摸索出一个新的对美政策 第五章 1940年以后外交作风的改变 一 宋子文被任命的背景 二 宋子文使命的实质与权限 三 宋子文的新作风和新阻力 第六章 1940年下半年中美关系大幅扩展 一 促成重庆政府外交政策改变的背景和因素 二 中国对美外交实质上的扩展 三 越南和缅甸通道的关闭 四 中国争取国际合作的努力:时机、动机和展望 五 蒋介石在1940年的感情世界 第七章 1941年:美国迈向中国外交舞台中央 一 内外情势 二 中美关系开始质变 三 蒋介石个人在对美外交关系上角色的转变 四 宋子文推行“个人外交”的努力 五 1941年中国对美外交的几个里程碑 六 对个人外交的评估 七 个人外交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案例 第八章 租借法案带来的希望和失望 一 租借法案:一个崭新的局面 二 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租借法案 三 中国对陆军武器的要求 四 中美差距的外在原因 五 派遣军事代表团赴华 六 太平洋战争前租借法案军火援助的总检讨 第九章 最后的冲刺:中国政府在珍珠港事件中的努力 一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二 危机终于来临 三 中国开始全方位处理危机 四 中国政府处理危机的评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