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因信而生(中国慈善组织的信任问题研究)/中山大学社会学文库

因信而生(中国慈善组织的信任问题研究)/中山大学社会学文库

  • 字数: 285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杨永娇
  • 商品条码: 97875201315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2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1世纪以来,人类的生活世界出现了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这个“风险社会”中,信任变成了一种越发稀缺的社会资源。这对于中国的慈善组织尤为如此。中国慈善组织应政府需求而生,政府的信任却十分有限,在社会治理中建立合作困难重重。同时,对于慈善组织发展所依赖的社会土壤来说,公众信任十分脆弱,且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政府的信任是中国慈善组织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前提,是合作治理的基础;而公众的信任则是慈善组织获取更多社会资源的先决条件,是生命和活力的源头。如何改变“信任的贫困”,构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事关中国慈善组织的生存。然而,学术界对中国慈善组织的信任问题并没有系统和深入的探讨,这也造成了“信任研究的贫困”。 笔者在本书中将对中国慈善组织的信任问题进行讨论。从整体上看,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综论,介绍脆弱的社会信任对中国慈善组织发展的挑战、慈善及慈善组织的含义和特质、信任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慈善组织的社会信任水平;中篇梳理信任相关的理论体系,包括信任的含义、结构和测量,并对慈善组织的公众信任进行解构;下篇探讨构建中国慈善组织社会信任的路径,包括通过测量信任了解和重视慈善组织的公众信任、通过社区嵌入构建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在慈善组织与政府之间建立基于价值认同的信任关系,以及在慈善法时代改善信任培育的法制环境。 本研究的价值在于:理论上系统梳理组织信任的相关研究,首次对慈善组织的社会信任进行解构,并提出价值认同在构建信任中的核心地位;同时,结合实践经验阐明构建慈善组织社会信任的路径和政策建议。21世纪以来,人类的生活世界出现了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这个“风险社会”中,信任变成了一种越发稀缺的社会资源。这对于中国的慈善组织尤为如此。中国慈善组织应政府需求而生,政府的信任却十分有限,在社会治理中建立合作困难重重。同时,对于慈善组织发展所依赖的社会土壤来说,公众信任十分脆弱,且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政府的信任是中国慈善组织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前提,是合作治理的基础;而公众的信任则是慈善组织获取更多社会资源的先决条件,是生命和活力的源头。如何改变“信任的贫困”,构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事关中国慈善组织的生存。然而,学术界对中国慈善组织的信任问题并没有系统和深入的探讨,这也造成了“信任研究的贫困”。 笔者在本书中将对中国慈善组织的信任问题进行讨论。从整体上看,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综论,介绍脆弱的社会信任对中国慈善组织发展的挑战、慈善及慈善组织的含义和特质、信任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慈善组织的社会信任水平;中篇梳理信任相关的理论体系,包括信任的含义、结构和测量,并对慈善组织的公众信任进行解构;下篇探讨构建中国慈善组织社会信任的路径,包括通过测量信任了解和重视慈善组织的公众信任、通过社区嵌入构建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在慈善组织与政府之间建立基于价值认同的信任关系,以及在慈善法时代改善信任培育的法制环境。 本研究的价值在于:理论上系统梳理组织信任的相关研究,首次对慈善组织的社会信任进行解构,并提出价值认同在构建信任中的核心地位;同时,结合实践经验阐明构建慈善组织社会信任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杨永娇博士现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研究员,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研究员,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公益慈善与社会组织。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并由国家公派至英国赫尔大学完成博士学业。自2010年开始关注和研究慈善问题至今,先后在SSCI、CSSCI及国内外优秀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并完成了省部级纵向课题,参与过国家社科办、民政部及地方政府等单位委托的多项课题的研究,对慈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理论和常用的研究技术、方法比较熟悉,具备了一定研究实力。
目录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