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应物与随类(谢赫对图绘再现之定义的观念史考辨)/艺术史研究丛书

应物与随类(谢赫对图绘再现之定义的观念史考辨)/艺术史研究丛书

  • 字数: 167
  •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
  • 作者: 颜勇|总主编:范景中
  • 商品条码: 97875503103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8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颜勇著的《应物与随类:谢赫对图绘再现之定义 的观念史考辨》將對謝赫《畫品》所言繪畫六法中之 “應物”與“随類”之術語及觀念來源進行考察,並 為六法二二斷句說提供新的支持。作為六法之三、四 ,此二辭可被視為早期中國畫論中關於圖繪再現之定 義。本文將指出,在上古經子文獻中,“類”與“應 ”始終是一個本體論或宇宙論問題的兩個方面,以至 於在審美自覺興起之魏晋南北朝,通常被認為强調藝 術模仿自然的圖繪再現將因“随類”而具備象徵主義 特徵,因“應物”而染上感應理論色彩。由於魏晋以 前華夏文化習於僅視色彩為某些物類之象徵,以“隨 類”重申繪畫中之上色技術,實未强調對作為客體之 色相世界之再現;由於“應物”代表着一種强調主體 永無休止地應對客體之認識論思維,以之指稱繪畫中 圖寫物象輪廓之技術,寅已暗示其乃為“得意忘象” 之玄覽行為提供作為中介之“象”。本文还將指出, “随類”與“應物”皆是在梵漢合一之般若玄風中出 現於漢語佛籍並與造型藝術產生明確而直接之聯繫, 因而此二辭之定義圖繪再現,必然融匯有佛學關於圖 繪對象之思考。經子古學及釋老諸籍共同營建之“應 物”觀念指涉了作為類比原型之鏡喻,而後者同時預 設了鏡像的虚幻性及心物之間的玄覽作用。因此,該 定義暗指着一種從既成心象圖式着手並根據心象進行 修正的複雜製像過程。進言之,從漢語佛學脱胎而來 之中國早期圖繪再現理論所關注的,與其說是對客體 形相之精確重現,毋寧說是主體在重現客體時之精神 性力量。作為對圖繪再現之定義,“應物”與“随類 ”本身不僅濃縮有整個上古華夏文明積澱而成之物類 觀念,並映現出後者於中古特殊情境中嬗變進而入於 文藝理論之軌跡。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例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類”與“應”之本義詮 一、說“類” 二、說“應” 第三章 魏晋以前中國色彩觀析論 一、商周之方色 二、五色與五類 三、五色之納於五行理論 四、作為反色彩美學之色彩理論 附錄 跋《魏晋以前中國色彩觀析論》 第四章 “随類”佛典來源考 一、早期漢譯佛典中之“随類” 二、僧人清談與格義 三、“随類”之見於佛學 第五章 “應物”義理發微 一、“應物”古義疏 二、釋家“應物”辨 三、“應圖”與“應物” 四、“玄監”與“玄覽” 五、“應物象形”與“從意生形”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藝術史的語言(譯) 後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