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卫生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卫生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 字数: 799
  • 出版社: 人民卫生
  • 作者: 朱启星
  • 商品条码: 97871172637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4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6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最早、历史最悠久、修订版次最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朱启星 男,1958年9月11日出生于安徽省。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医科大学副校长,安徽省肿瘤防治所所长、安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合肥市科协副主席。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预防医学会会长兼职业卫生与职业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医学考试专家指导委员会公共卫生专业副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和《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副主编。 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等教育36年,担任全国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卫生学》(临床医学本科,第8版)主编、《预防医学》(护理本科,第1版)主编、《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预防医学本科,第8版)副主编,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预防医学》(第1版)主编,安徽省高等学校规划教材《预防保健学》主编。在Toxicology和《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多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中华医学会“新中国六十年医疗卫生事业杰出贡献奖”,多次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咨询与决策。
目录
绪论1    一、卫生学课程主要教学目标  2    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3    三、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和三级预防策略  4    四、卫生学的主要内容  6    五、医学生学习卫生学的必要性和学习目的  6 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10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  10    一、环境及其基本构成  10    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13    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4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  17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物  17    二、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6    三、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32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37    一、组织措施  38    二、规划措施  38    三、技术措施  39 第二章 生活环境和健康40  第一节 空气  40    一、空气的物理化学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40    二、大气污染与疾病  42    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48    四、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50  第二节 水  52    一、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52    二、水体污染与疾病  53    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57    四、改良饮用水水质的卫生对策  58    五、包装饮用水卫生  61  第三节 地质环境和土壤  61    一、地质环境与疾病  61    二、土壤污染和疾病  74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77  第一节 人体营养需要和能量平衡  78    一、营养素  78    二、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  79    三、能量平衡与健康体重  93  第二节 合理营养  95    一、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95    二、食物的营养价值  96    三、膳食结构  98    四、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  98    五、营养调查及其评价  99  第三节 特殊人群的营养  103    一、孕妇及乳母营养  103    二、婴幼儿营养  106    三、儿童、青少年营养  108    四、老年人营养  110  第四节 营养相关疾病  111    一、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112    二、营养与代谢性疾病  113    三、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118    四、营养与肿瘤  119  第五节 临床营养  120    一、医院临床营养工作内容  120    二、医院膳食  121    三、营养支持  125  第六节 食品安全  129    一、食品安全及其风险评估  130    二、食品污染  130    三、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  135    四、保健食品及其管理  136    五、转基因食品  137  第七节 食源性疾病  139    一、食源性疾病概述  139    二、食物中毒  139    三、食物过敏  150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152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152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152    二、职业性损害  154    三、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  159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165    一、金属和类金属中毒  166    二、有机溶剂中毒  170    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176    四、有害气体中毒  178    五、农药中毒  183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188    一、生产性粉尘的健康危害及其控制  188    二、矽肺  193    三、煤工尘肺  197    四、硅酸盐肺  198    五、有机粉尘所致肺部疾患  200  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202    一、不良气象条件  202    二、振动  208    三、噪声  210    四、非电离辐射  215    五、电离辐射  218 第五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221  第一节 社会因素概述  221    一、社会因素的概念  221    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  221  第二节 社会发展因素与健康  222    一、经济发展与健康  222    二、文化因素与健康  225    三、人口发展与健康  226  第三节 社会关系与健康  228    一、家庭、社区与健康  228    二、卫生服务因素与健康  230    三、医患关系与健康  230 第六章 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232  第一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232    一、概述  232    二、应激  232    三、生活事件  233  第二节 行为因素与健康  235    一、吸烟与健康  235    二、饮酒与健康  236    三、饮食行为与健康  237    四、运动与健康  238    五、不洁性行为、吸毒与健康  239  第三节 心身疾病  240    一、心身疾病的定义和特点  241    二、心身疾病分类  241    三、常见的心身疾病  241 第二篇 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第七章 预防保健策略244  第一节 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244    一、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244    二、健康中国的内涵与策略  244    三、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246    四、我国医疗保障体系  252    五、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255  第二节 预防保健策略  256    一、三级预防  256    二、初级卫生保健与全球卫生策略  257    三、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59    四、我国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259 第八章 社区预防保健服务261  第一节 社区预防保健工作内容  261    一、社区预防保健特点及基本内容  261    二、社区诊断  262    三、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63    四、社区健康管理  267  第二节 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  269    一、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269    二、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271    三、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273  第三节 社区特殊人群卫生保健  274    一、社区儿童、少年保健  274    二、社区妇女保健  276    三、社区老年保健  277 第九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1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  281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危害  281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与分级  282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与报告  284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285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基本目标  285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基本原则  285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  286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287 第三篇 医学统计学方法 第十章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294  第一节 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  294    一、变量和变量值  294    二、同质和变异  294    三、总体和样本  294    四、参数与统计量  295    五、误差  295    六、概率  295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类型  295    一、数值变量资料  296    二、分类变量资料  296    三、资料的转化  296  第三节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296    一、设计  296    二、收集资料  296    三、整理资料  297    四、分析资料  297 第十一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298  第一节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298    一、数值变量资料的频数分布  298    二、集中趋势的描述  300    三、离散趋势的描述  304  第二节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307    一、正态分布  307    二、正态分布的特征和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  308    三、正态分布的应用  309  第三节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312    一、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312    二、t分布  313    三、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估计  315    四、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316  第四节 t检验和z检验  317    一、单样本资料的t检验  317    二、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  318    三、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和z检验  319    四、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322  第五节 方差分析  323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323    二、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323    三、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326    四、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  328    五、多样本方差的齐性检验  330 第十二章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332  第一节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332    一、常用相对数  332    二、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333    三、率的标准化法  334  第二节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337    一、二项分布  337    二、率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338    三、总体率的置信区间估计  338    四、两个率比较的z检验  338  第三节 χ2检验  340    一、χ2检验的基本思想  340    二、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341    三、配对设计分类变量资料的χ2检验  343    四、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  344 第十三章 秩和检验347  第一节 配对设计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  347  第二节 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349    一、数值变量资料两个独立样本的比较  350    二、有序分类变量资料两个独立样本的比较  352  第三节 完全随机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352    一、数值变量资料多个独立样本的比较  353    二、有序分类变量资料多个独立样本的比较  355  第四节 多个独立样本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  356 第十四章 直线相关与回归357  第一节 直线相关  357    一、直线相关的概念  357    二、直线相关系数的计算  358    三、直线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358  第二节 直线回归  359    一、直线回归的概念  359    二、直线回归方程的求法  360    三、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360    四、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361    五、直线回归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361  第三节 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和联系  362  第四节 等级相关  362    一、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  362    二、等级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363 第十五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366  第一节 统计表  366    一、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要求  366    二、统计表的种类  367    三、编制统计表的注意事项  367  第二节 统计图  368    一、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  368    二、常用统计图  368    三、常用统计图形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372 第十六章 医学科研设计373  第一节 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373    一、对照的原则  373    二、均衡的原则  374    三、随机的原则  374    四、重复的原则  375  第二节 实验设计  376    一、实验设计的意义和特点  376    二、实验设计的分类  377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377    四、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379  第三节 调查设计  383    一、调查设计的意义与分类  383    二、调查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384    三、调查方法  385    四、调查表的设计  387  第四节 常用统计软件包介绍  388    一、SPSS软件介绍  388    二、其他统计软件介绍  390 实习指导391  实习一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391  实习二 饮水消毒  392    一、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393    二、余氯的测定  393    三、漂白粉加入量测定  394  实习三 环境污染相关疾病案例讨论  394  实习四 营养状况案例分析与评价  397  实习五 食物中毒案例讨论  400  实习六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401  实习七 尘肺X线胸片阅读  403  实习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案例讨论  407  实习九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408  实习十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411  实习十一 直线相关与回归  413 推荐阅读415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16 本书测试卷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