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 字数: 31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李勇华
  • 商品条码: 97870101937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8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勇华著的《农村社区治理研究》对当下农村社 区治理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研究涉及农村社区治理 的19个领域,涵盖了农村社区治理的理论渊源、农村 社区治理的时代背景、农村社区治理的学理界定、农 村社区治理主体的结构及其关系、农村社区治理客体 的特殊性质、农村不同类型社区的治理、农村社区治 理型态的演进、农村社区治理的价值追求、治理现代 化视界下乡村治理与基层社区治理的双重转型等方面 ,深入剖析农村社区内外部各主客体关系,同时进行 大量的事实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李勇华(1960—),男,祖籍浙江苍南,出生于浙江临安,浙江大学法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农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政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浙江农林大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秘书长,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会理事,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浙江省党史学会、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乡村治理、农村政治发展和村级组织建设的研究。 2001年以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5项。近年共发表论著30余篇(部),其中CSSCI及以上刊物20余篇,《自治的转型:对村干部“公职化”的一种解读》等6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先后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理论创新成果三等奖(2007),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6),国家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2010)。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论域中的农村基层治理 一、经典作家关于农村基层治理的思想 二、毛泽东关于农村基层治理的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农村基层治理的思想 第二章 现代国家建构视界下的农村社区 一、理论审视:现代民族一民主国家建构 二、现实视面之一:国家政权重返农村基层 三、现实视面之二:村委会模式除弊补缺 第三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农村社区治理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及其基本层面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乡村治理现代化 三、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治理 第四章 农村社区与行政村:异乎,同乎? 一、现实乱象:认知怪圈 二、问题症结:自治体性质 三、理论辨析:两者统一 四、实践效应:利弊凸显 五、合理走向:两者合一 第五章 农村社区化治理与村民自治:同乎,异乎? 一、农村基层社区化内涵 二、城乡社区治理模式的异同 三、村庄集体资产需村民自治权的守卫 四、结论:城市社区与城市基层政府的关系模式不可“下乡” 第六章 村域社区治理与创新 一、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范畴与村民自治范畴 二、加强社会治理下村民自治面临的挑战 三、一村社区治理的因应性变革 四、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洽性评价 第七章 联村社区创设与治理 一、联村社区基本治理架构 二、联村社区正当性审视 三、联村社区治理机构职能定位评析 四、联村社区公共品供给主体关系透析 第八章 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权:村庄与政府 一、自治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挤占 二、“内生”与“外推”之间的踯躅 三、“民主”与“官助”之间的结姻 四、几点立制建议 第九章 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权:村民与精英 一、公共事务决策与村民的主体权利 二、公共事务治理与村民的主体权利 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四、几点立法建议 第十章 农村社区治理与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重塑 一、制度性资源与领导核心 二、领导资源流失与核心地位丧失 三、制度资源重构与领导能力重塑 四、经验和教训 第十一章 监督委员会对社区治理的意义及其限度 一、监督委员会的价值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