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

  • 字数: 283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赵立彬|主编:桑兵
  • 商品条码: 97875097621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1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赵立彬编著的这本《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 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阐述了: 民国时期“文化学”的学科建构,在近代中国知 识转型的一般进程中,成为多少有些异样的特例。它 以学术史的问题形式而展现近代文化思想变迁的多维 面相。与其他现代学科在中国的境遇相比,“文化学 ”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之势,这是近代以来在 西学驱动下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觉发展的结果。知识 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 识觉醒和对中国文化历史地位的自觉)的派生,近代 中国社会恰好提供了这一具体学科转型的土壤。
作者简介
赵立彬,1967年生,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著有《民族立场与现代追求:20世纪20-40年代全盘西化思潮研究》,发表《“论”与“派”:文化论战中的全盘西化思潮》、《正统之外:(知止轩随录)与李燮和辛亥革命史迹》、《崇洋心理与全盘西化思潮》、《陈序经的文化学理论与全盘西化论》、《抗战时期的文化论战》等论文。
目录
绪论 从学科史透视思想史 第一章 “文化”的“译”与“释”:一个元概念的生成 第一节 对译问题与“文化”概念的民族性基因 第二节 “文化史”撰述与“文化”的盛行 第三节 “文化”之释与“文化”的认知意义 第二章 自西徂东:“文化学”学科概念与理论的输入 第一节 “文化学”在西方 第二节 理论与学说的输入 第三节 “文化学”学科意识在中国的初现 第三章 思潮与学理:文化问题与“文化学”的本土需求 第一节 文化论战与“文化学”的思想需求 第二节 黄文山的“文化学”与国民党文化意识形态 第三节 陈序经的“文化学”与全盘西化论 第四节 阎焕文的“文化学”和文化观 第四章 执著者的建构:“文化学”的系统理论著述 第一节 黄文山的“文化学体系” 第二节 陈序经的《文化学概观》 第三节 朱谦之的《文化哲学》与《文化社会学》 第五章 寻求体制:走向讲堂与学术共同体的“文化学” 第一节 开设专门课程 第二节 建构学术共同体 第三节 体制的中折和学科建构的轮回 结语 从文化自觉到知识“自觉”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