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语易解(论语与周易的对话上下)

论语易解(论语与周易的对话上下)

  • 字数: 550
  • 出版社: 团结
  • 作者: 孙福万
  • 商品条码: 978751266321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28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周易》和《论语》是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堪称中国人的《圣经》,其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核心密码。本书尝试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第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以《易》解《语》的学术性著作。 本书以《易》解《语》,也可以说是以《论语》对质于《周易》。这样既可呈现《周易》的儒家特征,也可见证儒家思想的源头性与突破性,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途径。 作者始终坚持文化传承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总原则,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新解与新识,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或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周易》和《论语》是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堪称中国人的《圣经》,其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核心密码。本书尝试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第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以《易》解《语》的学术性著作。 本书以《易》解《语》,也可以说是以《论语》对质于《周易》。这样既可呈现《周易》的儒家特征,也可见证儒家思想的源头性与突破性,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途径。 作者始终坚持文化传承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总原则,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新解与新识,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或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周易》和《论语》是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堪称中国人的《圣经》,其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核心密码。本书尝试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第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以《易》解《语》的学术性著作。 本书以《易》解《语》,也可以说是以《论语》对质于《周易》。这样既可呈现《周易》的儒家特征,也可见证儒家思想的源头性与突破性,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途径。 作者始终坚持文化传承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总原则,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新解与新识,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或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孙福万,1964年8月生,山东临清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硕士学位。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部副部长,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等。长期从事易学、哲学和教育学研究及教学工作,著有《敝帚集》《远程教育哲学导论》《英国开放大学研究》等论著多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2014年起开设微信公众号“玩易斋”,传播易学知识和传统文化,产生较大影响。
目录
◆ 简要目录 黄裕生序 /1 王新春序 /7 自序 /12 例言 /19 学而第一 /1 为政第二 /26 八佾第三 /57 里仁第四 /84 公冶长第五 /106 雍也第六 /133 述而第七 /160 泰伯第八 /197 子罕第九 /225 乡党第十 /256 先进第十一 /281 颜渊第十二 /313 子路第十三 /339 宪问第十四 /375 卫灵公第十五 /425 季氏第十六 /464 阳货第十七 /482 微子第十八 /510 子张第十九 /524 尧曰第二十 /551 附录:周易经传 /561 主要参考文献 /619 后记 /625◆ 简要目录 黄裕生序 /1 王新春序 /7 自序 /12 例言 /19 学而第一 /1 为政第二 /26 八佾第三 /57 里仁第四 /84 公冶长第五 /106 雍也第六 /133 述而第七 /160 泰伯第八 /197 子罕第九 /225 乡党第十 /256 先进第十一 /281 颜渊第十二 /313 子路第十三 /339 宪问第十四 /375 卫灵公第十五 /425 季氏第十六 /464 阳货第十七 /482 微子第十八 /510 子张第十九 /524 尧曰第二十 /551 附录:周易经传 /561 主要参考文献 /619 后记 /625◆ 简要目录 黄裕生序 /1 王新春序 /7 自序 /12 例言 /19 学而第一 /1 为政第二 /26 八佾第三 /57 里仁第四 /84 公冶长第五 /106 雍也第六 /133 述而第七 /160 泰伯第八 /197 子罕第九 /225 乡党第十 /256 先进第十一 /281 颜渊第十二 /313 子路第十三 /339 宪问第十四 /375 卫灵公第十五 /425 季氏第十六 /464 阳货第十七 /482 微子第十八 /510 子张第十九 /524 尧曰第二十 /551 附录:周易经传 /561 主要参考文献 /619 后记 /6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