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日常生活批判(共3册)

日常生活批判(共3册)

  • 字数: 748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法)亨利·列斐伏尔|译者:叶齐茂//倪晓晖
  • 商品条码: 97875201089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91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1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亨利·列斐伏尔著的《日常生活批判(共3册 )》中,列斐伏尔结合超现实主义、法国的黑格尔主 义、尼采和存在主义等思潮,用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推进对日常生活领域的批判。所谓异化,在于资本主 义社会是一个交换价值超越、脱离使用价值的社会, 一个为生产而生产而不是为日常生活而生产的社会, 这就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活意义消失的异化现象 。前工业社会中人对自然、暴力统治的直接恐惧不见 了,人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无法逃脱的符号化、抽象化 、功能化时代。列斐伏尔把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作为 其分析的出发点和指引,这一日常生活经验为商品侵 入,被非本真遮蔽,但它呈现为抵抗和更新社会生活 的基础。日常生活具有可能性,可能性这一列斐伏尔 常用的词语蕴含了变革的需求,他始终坚持,今天的 社会解放一定是总体性的,是日常生活的节日化、艺 术化与瞬间化。
作者简介
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曾任教于斯特拉斯堡大学、巴黎第十大学等院校。主要著作有:《被神秘化的意识》(与Norbert Guterman合著)、《马克思主义的当前问题》、《日常生活批判》、《元哲学》、《辩证唯物主义》、《都市革命》、《空间的生产》。
目录
第一卷 第二版序言 一 回顾 二 过去10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 查理·卓别林、贝尔托·布莱希特和其他一些人 四 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和闲暇 五 “现代世界”概述 六 再提异化理论 七 异化劳动 八 哲学和日常生活批判 九 计划和未来项目 第一章 温故知新 第二章 对日常生活的认识 第三章 批判地认识日常生活的马克思主义 第四章 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 第五章 一个周日在法国乡村写下的笔记 第六章 可能性 第二卷 第一章 清源正本 第二章 形式化方法 一 公理和公理化 二 假说的作用331 三 转换和转换原理 四 层次观 五 连续和不连续 六 微观和宏观 七 指标、标准、变量 八 维数 九 结构观 第三章 特殊范畴 一 整体观 二 现实观 三 异化观 四 生活的和生活中存在的 五 自发的 六 模糊观 七 质疑和怀疑 八 社会空间和社会时间 九 实践 十 逻各斯、逻辑、辨证的 十一 逻辑和性格学 十二 总场 第四章 语义场理论 一 语义场 二 信号 三 符号 四 象征 五 形象 六 若干混淆 七 语义场的性质 八 意识和语义场 九 语义场的规律 十 社会文本 十一 对话、讨论、交谈 第五章 积累和非积累过程理论 一 进步观批判 二 不平衡发展 三 非积累的社会 四 积累过程的概念 五 积累过程概念的普遍化 六 非积累过程 七 教育学的和文化主义者的错觉 第六章 契机理论 一 循环类型 二 契机与语言 三 契机星图 四 契机的定义 五 契机分析 六 契机和日常生活 第三卷 引言 第一章 连续性 一 现代性终结了吗? 二 常量 三 商品的世界 四 认同 五 日常话语 六 论粗俗 七 论种种弊端 八 保守的模式 第二章 不连续性 一 变化一览 二 恢复 三 差异 四 国家和日常生活 五 空间和时间 六 信息技术和日常生活 结论 成果与展望 一 中产阶级 二 抽象—具体和理想—现实 结语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