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 字数: 333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薛子燕
  • 商品条码: 978701018603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15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文化运动作为鸦片战争以来最为深刻的思想文 化革新运动,推动并实现了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新 旧价值观的历史性转换,由此而确立的新价值观深刻 影响了近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了中国现代 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来源。由薛子燕著的《新文化运动 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即以新文化运动 时期价值观的古今之变为主线,考察这一时期中国社 会价值观的重建问题。
目录
序 导论 新文化运动视域中的价值观问题 第一节 何为价值观 一、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二、价值观的形成、变动与更新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问题 一、价值观问题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凸显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问题的来源 三、新文化运动对价值观变迁的推动 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重建与20世纪中国哲学开展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重建的背景、特征与追求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重建的历史语境 一、国內外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 二、西方思潮的涌入与接受 三、新知识阶层的孕育与教育制度的变革 四、近现代报刊业的繁荣与发达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重建的总体特征 一、总体重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二、急剧变化:五四运动深化了新价值观的內涵 三、多元竞争:不同价值观的并存与竞争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重建的主要追求 第二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观念的凸显 第一节 科学:从知识到价值 一、中国近代科学概念的语义演变 二、中国近代科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三、陈独秀对科学观念的提倡 第二节 《科学》月刊与科学社:科学精神与自然科学 一、中国科学社及《科学》杂志对科学观念的宣传 二、任鸿隽的科学思想与活动 第三节 “整理国故”:科学方法与人文学术 一、“整理国故”的渊源与兴起 二、科学与近代历史学科转型 三、科学对历史方法的影响 第四节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相激互动 一、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的背景及其阶段 二、“科学”与“人生观”的关系 三、科学哲学化与哲学科学化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观念的深化 第一节 民主:中国近代政治理想的探寻 一、从“民本”到“民主” 二、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特点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维度 第二节 三民主义的民主理论建设 一、孙中山的民权建设 二、由“间接民主”转向“直接民主” 第三节 民主主义内涵的展开 一、民主与启蒙 二、“自由的民主”与“平等的民主” 三、新自由主义民主观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念的深化 一、社会民主 二、经济民主 三、平民主义 第四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主义观念的确立 第一节 中国近代社会主义的兴起 一、社会主义与中国古代思想资源 二、社会主义学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介绍 三、中国近代思想家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 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平等:不同社会主义思潮的共同追求 一、平等观念的古与今 二、中国近代平等观 三、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凸显 第三节 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与理想乌托邦 一、五四运动之前的无政府主义 二、五四运动之后的无政府主义 第四节 基尔特社会主义:自由与平等之间 一、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思想阵地及其主张 二、“贫乏之可患甚于不均”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念 一、问题与主义论战: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分水岭 二、马克思主义对无政府主义的批评 三、马克思主义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批评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价值观的现代转化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儒学价值观的困境 第二节 康有为与孔教:重建儒学价值观的宗教化思路 一、儒学宗教化思想的提出 二、儒学宗教化的制度实践 第三节 梁启超:重建儒学价值观的思想史思路 一、粱启超与新文化运动 二、重建儒家人生哲学 第四节 梁漱溟与文化儒学:重建儒学价值观的学术化思路 一、反对宗教儒学 二、文化儒学的提出 第五节 三种路向的比较与评价 一、康有为、粱启超与粱漱溟关于儒学价值观转化的相同之处 二、康有为、梁启超与梁漱溟关于儒学价值观重建的不同路向 结语 价值观多元时代的现代性文化选择 一、中国与世界:现代性文化的选择 二、自觉与启蒙:价值观重建的主题 三、理想与现实: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