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价值哲学的存在论基础

价值哲学的存在论基础

  • 字数: 264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张军
  • 商品条码: 97870101908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9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军著的《价值哲学的存在论基础》运用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在存在论意义上对价值 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阐释。认为,“价值”是一个 具有存在特质的范畴。反映在对于价值存在基础的认 识上,它要求以人的存在为基础,通过对现实的人的 存在本质和存在状态科学深入的分析研究,实现对于 价值问题的哲学理解和全面把握。
目录
导论 夯实“价值”之基 第一章 价值存在:价值言说的哲学前提 一、元价值与规范价值 (一)元价值:哲学话语中的价值 (二)规范价值:日常话语中的价值 (三)元价值与规范价值的分界与统一 二、价值与存在 (一)价值是否存在 (二)价值是怎样的存在 (三)价值存在于何处 三、价值之“是”与“在” (一)存在之“是”与“在”的关系 (二)价值之“是”与“在”的关系 第二章 实践存在:价值之“是”的存在基础 一、感性世界的实践本质 (一)现实的感性世界:以实践为根据 (二)自然和社会统一的感性世界:以实践为基础 (三)开放的感性世界:以实践为源泉 二、实践何以成为价值本质的基础 (一)存在论的解析:主体与客体 (二)认识论的考辩: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 (三)历史观的视野:目的性与和规律性 三、实践怎样成为价值本质的基础 (一)实践生成价值的质 (二)实践规定价值的质 (三)实践评判价值的质 第三章 社会存在:价值之“在”的存在基础 一、社会有机体:社会存在的表征 (一)呈现:社会关系 (二)本质:社会实践 (三)原则:复杂性 二、社会存在的价值维度 (一)社会领域的价值之维 (二)社会关系的价值之维 (三)社会发展的价值之维 三、基于社会存在的价值之“在” (一)价值的共时性之“在” (二)价值的历时性之“在” 第四章 人的存在:价值存在的终极基础 一、人的存在之本体论诉求 (一)实践存在的人:人的存在本质 (二)社会存在的人:人的存在状态 (三)现实的人:人的存在本质与状态的统一 二、“价值之谜”就是“人之谜” (一)人的存在与价值存在 (二)人的活动与价值活动 (三)人的尺度与价值尺度 三、价值存在的终极文本 (一)“类生存”:价值的终极基础 (二)“类价值”:价值的终极体现 (三)“类解放”:价值的终极归宿 第五章 整体性:价值存在论的方法论原则 一、整体性存在:价值存在的根本特质 (一)人的存在是整体性存在 (二)价值的存在是整体性存在 二、价值整体性原则的思维本质 (一)价值整体性思维方式的历史沿革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整体性原则 三、价值整体性原则的内在要求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求 (三)身与心的关系要求 四、价值整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 (一)以整体性为基础的主体性原则 (二)以整体性为要求的主体性原则 (三)以整体性为依据的主体性原则 (四)以整体性为限度的主体性原则 (五)以整体性为旨归的主体性原则 第六章 人文精神:基于人的存在的价值理性 一、理论视阈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世界塑造人文精神 (二)人文精神的思想魅力 (三)人文精神的基本形态 二、历史视阈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化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三)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思想本质与归宿 三、现实视阈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危机:现时代的文化症侯 (二)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的关键 (三)重塑核心价值:人文精神的当代构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