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抗逆力(留守儿童研究新视角)

抗逆力(留守儿童研究新视角)

  • 字数: 32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同雪莉
  • 商品条码: 97875203160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1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抗逆力是面对风险逆境仍能良好发展的能力。针 对留守儿童面对的风险及继发风险,《抗逆力:留守 儿童研究新视角》作者同雪莉从抗逆力的理论视角, 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对留守儿童生态系统中 的抗逆力生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基于抗逆力 提升的社工服务方案。本书对抗逆力理论的本土化发 展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同时也构建了抗逆力生成模型 和社工服务方案,对提升留守儿童抗逆力及其心理水 平,最终促进其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民工潮与留守儿童 二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 三 积极心理学与抗逆力视角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一 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二 留守儿童研究视角 三 留守儿童问题建构逻辑 第二节 抗逆力理论研究进展 一 抗逆力的概念发展 二 抗逆力理论发展 三 抗逆力的研究范式 第三节 困境儿童抗逆力研究 一 困境儿童抗逆力发展研究 二 困境儿童抗逆力干预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框架 一 具体研究问题 二 研究框架 三 概念操作化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研究类型 二 多元资料收集方法 三 变量测量 四 资料分析及整合方法 五 研究伦理和研究局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系统:抗逆力核心生成机制 第一节 生物系统: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之物质基础 一 留守年龄:留守与发展的交互风险 二 男女有别:性别与发展的交互适应 第二节 心理环境: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之心理基础 一 依恋关系:抗逆力的有效补偿机制 二 自我概念:抗逆力生成之调节机制 三 解释风格:抗逆力的有效挑战机制 第三节 社会认知: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之社会基础 一 归因偏向:抗逆力生成之反应机制 二 社会支持:抗逆力生成之保护机制 三 假设验证:微系统与抗逆力生成之作用逻辑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