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质性社会学导论(精)

质性社会学导论(精)

  • 字数: 267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石英
  • 商品条码: 97875201241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9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石英著的这本《质性社会学导论(精)》入选国家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全书结构采用由历史及现实 到未来、由方法论到认识论再到本体论、由范式特征 到话语体系再到本土路径的演进方式,层层深入展开 论述。提出了“质性社会学”的基本内涵框架,初步 建构起质性社会学话语体系。 本书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在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借鉴现代自然科学最新进展,独创性提出“社 会全息论”假说:组成社会的任一部分,如社区、社 会组织、街道、村庄、乃至家庭,都包含着整体社会 系统的全部潜在和显现的信息总和。社会研究对深层 潜在信息的挖掘要更重于表面显现信息的采集。这一 理论有效破解了困扰经典社会学的“代表性悖论”, 奠定了质性社会学科学的理论基础。这一基础理论的 创新,有可能对整个社会科学体系的发展产生重大的 影响。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何谓质性社会学 第二节 质性社会学何以必要 第三节 质性社会学何以可能 第四节 质性社会学何为 第二章 质性研究史 第一节 质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体系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节 西方社会学质性研究几种代表性理论的产生 第三节 国外质性研究的传统与特色 第四节 质性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轨迹 第五节 中国早期社会学自发的质性研究传统 第三章 质性方法论 第一节 质性方法的知识生产模式及主要类型 第二节 主体叙事模式 第三节 田野参与模式 第四节 影像分析模式 第五节 文本诠释模式 第六节 质性研究方法的特点 第七节 从质性研究到大数据方法 第四章 质性认识论 第一节 从质性方法到质性思维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与质性思维 第三节 西方文化与质性思维 第四节 大数据与质性思维 第五节 质性思维的文化“土壤” 第六节 质性思维的科学性与中华文化自信 第五章 质性本体论 第一节 纵向视角:社会发展变迁 第二节 横向视角:民族、宗教、文化 第三节 螺旋式发展特征 第四节 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程与特征 第六章 质性社会学:范式特征 第一节 质性社会学是人文社会学 第二节 质性社会学是解释社会学 第三节 质性社会学是社会质量学 第四节 质性社会学是建构社会学 第五节 质性社会学是微观社会学 第七章 质性社会学:话语体系 第一节 基本概念:质性 第二节 理论基础:社会全息论 第三节 方法原则:个案切入、整体认知、模糊识别、直觉感悟 第四节 话语方式:重语言、轻数字,拆围墙、讲故事 第八章 质性社会学:本土路径 第一节 中国社会学呼唤本土化 第二节 不忘本来,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思维方式 第三节 吸收外来,汲取西方社会学的科学传统理性精神 第四节 面向未来,立足于当代认知科学前沿 第五节 取道质性研究、回归人文传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