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行动框架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行动框架

  • 字数: 35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化树
  • 商品条码: 97875203144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7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行动框架》由 李化树著。 中国与东盟山水相依,陆海相连。地理相接、人 缘相亲,区域一体、文化一脉。双方精诚合作,攥指 成拳,携手同行,谋求自身和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共同 利益,具有深远的区域价值、全球意义。着眼建立面 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深化中国一东盟高等 教育战略合作,建设中国一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打 造亚洲知识中心,塑造21世纪亚洲公民,对推进“一 带一路”倡议和东盟发展规划对接,推动建设一个和 平、稳定、融合、繁荣和充满关爱的东盟共同体,构 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 责任共同体,必将创造新机遇,注入新动力。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战略审视 一 政治审视:友好互信的政治生态是保障 (一)发表《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二)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三)制定《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 (四)制定《东盟2025:携手前行》愿景文件 二 经济审视: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是动力 (一)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二)建立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三)打造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 (四)合作开发东盟东部增长区、三河流域、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增长三角 (五)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六)中国—新加坡合作打造苏州工业园 (七)中国—越南合作建设“两廊一圈” (八)助力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度尼西亚“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对接 (九)实施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 (十)举办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 三 文化审视:人文相亲的文化认同是基石 (一)传播弘扬儒家思想文化根脉 (二)举办中国—东盟学生“汉语桥” (三)签署《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 (四)制订《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8)》 (五)举办中国—东盟文化论坛 (六)举办中国—东盟南洋文化节 四 教育审视:结构互补的教育交流是核心 (一)建设孔子学院、孔子课堂 (二)举办“中国—东盟教育周” (三)实施中国—东盟“留学中国计划” (四)实施“中国—东盟万名青年交流计划” (五)推进中国—东盟“海外名师项目”和“学校特色项目” (六)设立中国—东盟名誉奖学金 (七)推进“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 (八)设立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 五 安全审视:陆海相连的和平环境是前提 (一)开展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 (二)启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 (三)建立中国—东盟国防部长热线联络机制 (四)商签“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第二章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 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意向阶段”(2002年之前) (一)推动双边关系发展 (二)制定教育合作政策 (三)促进教育交流合作 二 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起步阶段”(2002—2007年) (一)深化双方合作交流 (二)优化教育合作政策 (三)强化教育交流合作 三 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拓展阶段”(2008年至今) (一)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二)优化教育合作机制 (三)深化教育合作发展 第三章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工作行动 一 建立共同政策制度框架 (一)建立双联制学位制度 (二)实施学分转换计划 (三)促进学历文凭与学位互认 (四)推行“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 (五)制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指导方针 (六)加强对外汉语推广 (七)构建终身学习资格框架 二 构建对话合作工作机制 (一)举办年度领导人会议 (二)召集年度部长级会议 (三)召开工作层对话会议 三 成立区域合作组织团体 (一)东南亚高等教育学院协会 (二)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 (三)东盟大学联盟 四 搭建合作交流共享平台 (一)中国—东盟博览会 (二)中国—东盟中心 (三)东盟发展论坛 (四)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 第四章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环境评估 一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社会基础 (一)互利互惠的经济合作 (二)互信友好的政治互动 (三)包容共生的文化交融 (四)互补共促的教育交流 二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政策平台 (一)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政策 (二)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政策 三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合作体制机制不健全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三)教育质量缺乏保障 (四)区域人员流动单一 四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面临的困难 (一)双方政治互信程度偏低 (二)民族宗教信仰差异较大 (三)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四)宗主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五)高等教育发展程度不 第五章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架构 一 确立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差异原则 (二)合作共赢原则 (三)协商一致原则 (四)优势互补原则 (五)非歧视性原则 二 制定共同体建设的工作目标 (一)建立亚洲认同价值理念 (二)确立战略互信伙伴关系 (三)塑造21世纪亚洲公民 (四)建设亚洲世界知识中心 三 设计共同体建设的工作内容 (一)构建学历学位资格框架 (二)实施区域学分累积制度 (三)推动跨校课程合作开发 (四)推进跨境人员自由流动 (五)建立质量评估保障体系 (六)打造合作交流公共平台 (七)构建终身学习资格框架 四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