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宋代经学诠释与思想演进/京师史学书系

宋代经学诠释与思想演进/京师史学书系

  • 字数: 323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姜海军
  • 商品条码: 97875201240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9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姜海军著的《宋代经学诠释与思想演进》从宏观 、微观两个视角出发,运用古文献学、学术史、思想 史研究的多种方法,对宋代经学范式的发生、特质及 主要学派的经学传承、诠释特征、思想内涵及理论体 系等问题做了深入而系统的思考与分析。这对于我们 理解宋代经学范式的形成、发展与思想演进有重要的 学术价值,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世经学、理 学及其思想的特征与内涵。
作者简介
姜海军,男,1977年1月生,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先后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古文献学、经学、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华文化与文明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人文社科基金等课题十多项。在《北京大学学报》、《史学史研究》、《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等海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学术著述若干部。
目录
上 编 第一章 文化史视野下的经学诠释及汉宋范式 一 中华文化与六经的产生及其意义的奠定 二 孔子重塑六经意义及经学新时代的开启 三 汉、宋分别是不同文化类型的经学范式 结语 第二章 新旧《五代史》异同与汉宋经学的范式转换 一 新旧《五代史》作者、成书之间的异同 二 编纂体例上的因袭墨守与会通创新 三 史料文献的“繁猥失实”与“广博精审” 四 叙事风格上的平淡无奇与《春秋》笔法 五 两史的思想差异与北宋中前期经学的转型 结语 第三章 从汉学到宋学:基于二程的宋学范式转换 一 由“五经”及“四书”:经典诠释重心的转移 二 “考据”与“性理”:经典诠释与理论建构的张力 三 从“礼”到“理”:儒家经典诠释内涵的转变 结语 第四章 宋代的古文运动、经学思想与文学观 一 宋代文道关系认知与二程的文道观 二 古文运动、经学复兴与“以道统文” 结语 第五章 新学、洛学派经学在高宗时代的交锋与消长 一 二程洛学学派的传承、传播及蓬勃发展 二 两宋之际新学的衰微与洛学的重视及兴起 三 赵鼎、张浚的执政与二程洛学的兴盛 结语 第六章 宋代“四书学”的产生、发展与演进历程 一 北宋中期前“四书学”的发展 二 二程与宋代“四书学”的奠基 三 宋代“四书学”的发展与演进 四 朱熹与宋代“四书学”地位的确立 结语 第七章 宋代永嘉学派的经学传承、诠释与演进 一 庆、元诸先生与永嘉学的兴起 二 乾、淳之际永嘉之学的经学转向 三 陈傅良、叶适与永嘉学的确立 结 语 第八章 宋代永嘉学派经学诠释的思想与方法 一 以义理解经,强调经制事功之学 二 推尊“六经”之学,尤重三“礼”学 三 经史兼重与“六经皆史”的提出 结语 下 编 第一章 刘牧图书易学的传承、诠释及影响探析 一 刘牧暨宋初图书易学的渊源与传承问题 二 刘牧图书易学的特征及其对宇宙本体的探讨 三 刘牧图书易学对宋代及后世之深远影响 结 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