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媒介时代的学生公民素养及其培育

媒介时代的学生公民素养及其培育

  • 字数: 458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班建武
  • 商品条码: 97875201238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5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班建武等著的《媒介时代的学生公民素养及其培 育》旨在揭示公民教育在现代媒介社会中的机遇和挑 战,重点分析学校如何在利用现代媒介推进公民教育 的同时,避免其所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本书在分析现代媒介与公民教育的关系过程中, 将秉持一种辨证、全面、发展的立场。具体而言,本 研究既要关注公民媒介生活自身的形态和内容,更要 关注公民的媒介生活当中蕴含的诸如政治、经济、文 化等诸多社会结构性要素对公民身份的影响。既要看 到个体在媒介中的权利表达和责任担当,更要关注媒 介对公民权利的操控和对公民义务的消解。既看到现 代媒介对公民的压倒性影响,更要看到公民的能动性 对媒介生活的改造。
作者简介
班建武,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原理、青少年文化和学校德育诊断。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 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共青团中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报刊全文转载;出版专著《符号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研究:框架、流程与实务》《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的策略》《绿色教育师德修养一一做一个配享幸福的教育家》,合著十余部,参编教材近十部。
目录
绪论 一 文献回顾 二 研究目标和假设 三 核心概念界定及其操作化 四 调查问卷、样本和方法 五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六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七 本报告相关数据的说明 第一部分 问卷调查 第一章 网络生活与学生公民素养 一 网络形态与学生公民素养 二 网络权力与学生公民素养 三 讨论与分析 第二章 电视与学生公民素养 一 电视形态与学生公民素养 二 电视权力与学生公民素养 三 讨论与分析 第三章 手机与学生公民素养 一 手机形态与学生公民素养 二 手机权力与学生公民素养 三 讨论与分析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 专题一 媒介形态与公民素养教育 第一章 青少年网络公民参与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一 网络世代:“参与公民”抑或“最愚蠢的一代”? 二 “公民参与”之概念辨析 三 青少年网络公民参与:基于多国研究的经验 四 网络时代学校公民素养教育的变革 第二章 当代青少年的微博世界与公民参与 一 青少年怎么“看”微博:“公”与“私”之间 二 青少年怎么“玩”微博:“贡献”(“潜水”)与“公共”(“私人”)之间 三 数字公民参与:“积极”与“消极”之间 第三章 电视媒介的价值灌输及教育的应对 一 传统媒介及其教育困境 二 电视媒介及其价值灌输 三 电视媒介价值灌输的后果及学校教育的策略 第四章 电视中的大众文化与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 一 电视文化中的大众文化特点 二 解放与控制:大众文化的公民意识教育功能 三 愉悦性与批判精神的结合: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 第五章 青少年社交媒体交往中的玩商失范及其教育防治 一 青少年社交媒体交往与玩商的关系 二 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交往中存在的玩商失范行为 三 防治玩商失范行为的两个重要途径 专题二 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教育 第六章 新媒介素养教育与青少年公民参与教育的融合 一 新媒介素养教育与公民参与教育融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二 新媒介素养教育与公民参与教育融合的意蕴 三 新媒介素养教育与公民参与教育融合的途径探索 第七章 基于文化研究的媒介素养教育及公民的培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