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化研究(第31辑2017年冬)

文化研究(第31辑2017年冬)

  • 字数: 40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编者:周宪//陶东风
  • 商品条码: 97875201242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4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周宪(执行)、陶东风主编的《文化研究(第31 辑2017年冬)》重点推出了与当代中国社会密切相关 的四个议题,即:专题一“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 从中西生态美学的异同,生态女性主义的性别政治和 生态伦理,城市有机共同体的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 宠物文学中的不可靠叙事与人类中心主义批判,黑人 文学的生态重读与环境种族主义的社会根源等视角, 回应了在“逆全球化”语境中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 专题二“景观政治”,反思了景观“再造”的“异托 邦的观念”,批判了景观政治编码的资本化逻辑。专 题三“医疗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身体”,从医学、疾 病、健康等层面对身体的社会与文化属性给予多维度 地整体性考察与展示,以期更为全面地认知、理解、 对待与管理身体。专题四“城市空间的再生产——文 化的重塑”,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聚焦了城市工业遗 产改造与文化空间再生之间的文化逻辑关系,从不同 视角探讨了工业遗产改造中的种种局限及其空间治理 的对策。
作者简介
周宪,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有:《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2015)、《从文学规训到文化批判》(2014)、《视觉文化的转向》(2008)、《审美现代性批判》(2005)等。
目录
专题一 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 主持人语 程相占 试论中国生态美学的学科定位——从中西生态美学比较的角度 周维山 环境与性别: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中的生态文化与女性成长 陈静 有机共同体、跨肉身性与城市文化的重建——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反思 王晓华 不可靠的宠物叙事: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美学反思 李家銮 韦清琦 白色的城市,黑色的丛林——《土生子》的生态重释 胡志红 胡湉湉 专题二 景观政治 主持人语 周志强 藏漂与风景的“位置错觉”——西藏风景政治的另一种阐释 贾晓楠 作为景观的伦敦东区——19世纪朱英国的贫民窟旅游 刘洁莹 从输液的树到乐高的城:关于现代生活的寓言 高宇 街头景观的文化政治札记 周志强 专题三 医疗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身体 主持人语 闵凡祥 五行五脏身体观的建构、应用及其文化诠释 郑洪 《和平的保卫者》中的医学与有机体论 赵卓然 从“生命灵气”到“血液循环”:近代身体话语的科学转型 王广坤 被医学分割的身体:“躯体化”概念的问题和启示 陈子晨 近视为疾——20世纪有关近视的中西医认知与国家话语 陈勇 专题四 城市空间的再生产——文化重塑 主持人语 钟雅琴 创意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工业遗产与文化空间 钟雅琴 城市更新的“文化转向”——以深圳工业遗产的空间改造为例 李丹舟 王青 都市生活中的当代艺术与社会介入——关于广东时代美术馆的文化空间考察 袁瑾 学者访谈 文化研究的西方资源与中国实践 刘康 李松 其他来稿 启蒙话语的当代困境与重构可能 宋红岭 拱廊街闲逛者与都市浪荡子——本雅明笔下的现代人形象及其隐喻 杨向荣 蔡炜伦 政治表征与城市记忆:南京长江大桥的文化解析 史修永 王兵 游荡:城市行走的艺术、空间体验和认知的方法论 杨智慧 刘利刚 苏珊·桑塔格的超现实主义摄影美学思想研究 陈星君 作为欲望的“梦想”:从SNH48谈中国偶像经济症候 罗雅琳 孤独的身体:身体现代性研究 张新科 宋代戏曲与运河论略 赵豫云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