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制度机构机制--当代中国立案难问题实证研究/郑州大学嵩阳法学文库

制度机构机制--当代中国立案难问题实证研究/郑州大学嵩阳法学文库

  • 字数: 290
  • 出版社: 法律
  • 作者: 张嘉军//张峰//贾佳//尚宋阳//阮崇翔
  • 商品条码: 978751971907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2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嘉军,张峰,贾佳,尚宋阳,阮崇翔著的《制 度机构机制--当代中国立案难问题实证研究》以“制 度·机构·机制”为主线,以实证研究为主导,以深 化立案受理制度基本理论为指引,以解决“立案难” 为宗旨,以建构科学合理的起诉受理制度为目标,紧 扣“立案难”这一司法难题,从当事人、法官、检察 官的三重维度对“立案难”的具体表现及成因、立案 登记制度实施的现状及问题、两大法系起诉受理制度 的比较、我国起诉受理制度的历史考察、我国“立审 分立”与立案庭的功能和我国立案受理制度的改革思 路与具体措施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对当前实务界以 及理论界较为关切的问题从实证角度予以回应。本书 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立案庭应在坚持“合一审查”“ 有限审查”“大服务”原则基础上重新定位、重构职 能,在新的司法环境下焕发新机。本书还认为在监督 与改革并举的基础上,应对我国的立案受理制度进行 改革和完善,应进一步降低立案门槛,积极拓宽立案 渠道,整合不予受理与驳回起诉两种制度,强化多元 立案等,进而最终彻底解决“立案难”的问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一、课题调查的方法 二、课题调查的对象 三、课题调查收取的样本 第二章 我国立案难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立案难吗:问题之提出 第二节 立案“难”在哪里:立案难的具体表现 一、口头不予立案 二、政策性规定不予立案 三、久调不立 四、立案门槛高 五、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 六、立案周期长 第三节 立案为何难:立案难的原因 一、配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 二、信访压力过大 三、考核指标的限制 四、立案标准模糊不统一 五、立案环节缺乏有效检察监督 六、法院自身能力有限无力解决所有案件 七、保护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权衡 八、基层法院立案庭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人手不够 第三章 建立新制度化解立案难:立案登记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与实施 第一节 立案登记制度实施的现状 一、社会对立案登记制度有较多了解 二、“立案难”问题大大缓解 三、法院受案范围大大扩张 四、立案受理效率明显提升 五、立案周期大大缩短 六、立案审查标准放松 七、立案门槛/难度降低 八、当场立案率明显提高 九、立案受理书面凭证出具率较高 十、立案信访案件数量下降 第二节 立案登记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立案依然还“难”,部分案件依然不受理 二、部分法院还存在实质性审查 三、各法院立案标准把握不一 四、对何为立案登记各方认识不一 五、依然存在不出具接受诉状等的书面凭证 六、依然存在“口头不予受理”现象 七、立案调解大大减少 八、立案检察监督基本缺位 九、立案释明形势严峻 十、驳回起诉率大大增加 十一、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大量增加 十二、立案登记制度适用程序范围有限 第三节 立案登记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长期实行的立案实质审查制的惯性影响 二、立法与司法解释并未明确立案登记制审查的标准 三、舆论宣传与立法规定的背离 四、立案庭人手不够、任务繁重 五、个案的特殊性法院不敢出具不予受理裁定 六、立案的固定期限等的限制 七、立案门槛的降低 八、当事人对检察监督不了解以及检察建议的效力不强等 九、立案登记制与《民事诉讼法》第119条冲突 十、对其他国家/地区立案登记制度学习借鉴不彻底 第四章 化解立案难的比较视角:两大法系国家/地区起诉受理程序之比较 第一节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或地区 一、日本 二、法国 三、德国 四、韩国 五、我国台湾地区 六、我国澳门地区 第二节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或地区 一、美国 二、英国 三、加拿大 四、新加坡 五、我国香港地区 第三节 两大法系起诉受理制度比较分析 一、基本理论:诉讼要件和起诉要件 二、两大法系立案受理制度的归纳分析 三、两大法系立案受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第五章 化解立案难的历史视角:我国民事立案受理制度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我国古代社会立案制度 一、我国古代社会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 二、我国古代社会民事诉讼立案受理的条件 第二节 我国近现代社会立案受理制度 一、清末至中华民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立案受理制度 一、1949~1957年 二、1958~1976年 三、“文化大革命”之后 第六章 建立新机构化解立案难:“立审分立”与立案庭功能 第一节 我国“立审分立”的确立及其意义 一、“立审分立”的确立与实现 二、“立审分立”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节 我国立案庭的功能 一、审查过滤功能 二、案件分流功能 三、纠纷化解功能 四、诉讼服务功能 第七章 建立新机制化解立案难:我国立案受理制度改革的思路与具体措施 第一节 导论:立案庭是否还应保留? 一、中国的立案庭是中国法院长期改革的成果 二、中国的立案庭在我国的司法进程和实践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有中国式的立案审查模式 第二节 立案受理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合一审查原则 二、有限审查原则 三、“大服务”原则 第三节 立案受理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立案审查的尺度与形式 二、强化落实、培训与宣传 三、公布不予立案案件类型清单 四、强化立案调解建构多元化解机制 五、强化立案监督 六、建立虚假诉讼的预防与惩治机制 七、简化立案受理手续逐步实现网上立案 后记 附录 一、调查问卷 (一)有关立案受理问题调查问卷 (二)有关立案登记制度调查问卷 (三)有关立案调解的调查问卷 (四)有关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与诉讼请求调查问卷 二、课题组调研座谈会以及研讨会 三、立案庭立案受理手续材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