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大法律评论(第17卷第2辑2016)

北大法律评论(第17卷第2辑2016)

  • 字数: 388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编者:吉冠浩
  • 商品条码: 97873012922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5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我国当下法学知识格局中,社科法学不同于注 重文本分析的规范性立场,倡导综合社会学、经济学 、人类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传统,从经验维度 认识复杂的社会法律现象。自法学方法论角度观之, 社科法学具有如下特征:强调“实用主义态度对待法 条”、“从案件后果评判法律问题”、“注重法律问 题的因果关系”、“倡导以小见大的个案研究”、“ 强调理论与经验的语境特征”;这些特征完全迥异于 部门法中的“教义学”传统,即注重逻辑体系、以解 释规范文本为中心的研究进路:表面上二者构成了冲 突对立格局。然而,无论在法律实践抑或法学研究中 ,二者均存在着良性对话与优势互补。易言之,社会 科学方法能够同教义学分析良好结合,分析、解决具 体的部门法理论、实践问题。 吉冠浩主编的《北大法律评论(第17卷第2辑 2016)》专题为“部门法中的社会科学运用”,主要 探讨如何运用社会科学方法分析、解决具体的法律问 题,如何在部门法层面与教义学形成“良性对话”。
目录
专题:部门法中的社会科学运用 唐应茂 金融法中的社会科学 陈海嵩 社会科学知识在环境法中的运用——基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分析 自正法 司法场域视野下刑事错案纠预机制之重构——基于典型错案的实证考察 谢澍 多元场域与一元惯习——刑事法官的角色诠释 论文 周赟 法律实施的语言学分析与解释——以法条的“语法—语用”意义之二分为框架 吕翰岳 实行行为概念之解构 宋灵珊 刘方权 从经验到立法——刑事司法改革的试点模式 评论 缪因知 央企顶层高管调换、抽象商业秘密与忠实义务——一种潜在的法律风险 张国旺 现代人的自由及其可能——加缪《局外人》中“道德”个体的形成 徐清 基层政法委员会组织结构论——基于Y省W市政法委员会的实证分析 笔谈:法教义学,历久弥新? 编后小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