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

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

  • 字数: 26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伍婷婷
  • 商品条码: 97875203079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6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族学/人类学传入中国至今百余年,学科历史 不仅涉及一类知识的累积过程,也是这类知识在中国 被接受和再演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被研究者冠以 “本土化”的名称加以讨论。民族学/人类学“本土 化”的内涵由两个彼此关联的过程构成:第一,如何 结合本土社会和知识的传统创造中国新知;第二,在 现代中国缔造的过程中,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本 土化”意味着“国家化”特征的日益明显。 伍婷婷著的《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 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是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 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国家化”历程的学科史,重 点讨论文革前十七年。全书以人物人生为线索,试图 对一位新中国培养的民族学学者——李绍明进行人类 学式的学科史分析(the anthropology of an anthropologist),以期理解这段“民族学中国特色 ”的学科历史。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回顾 三 材料、方法、概念的说明 第一章 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 第一节 社会学系里的民族学组 一 新旧华西的模样 二 华西的教育 第二节 历史学系里的民族学组 一 院系调整 二 川大的教育 第三节 西南民院研究班 第四节 新型人才的诞生 第二章 改造民族的中心工作 第一节 “在实践中去锻炼、去学习” 一 出走阿坝:参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二 上凉山去:四川调查组的任务 第二节 凉山的问题:社会性质之争 一 社会性质调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与中国特性 二 中国古史分期讨论 三 凉山社会性质之争 第三节 学术与政治:凉山奴隶制社会的判定 一 四川调查组的结论 二 判定凉山社会性质:从小组报告到最终结论 三 改造民族:调查中的政治任务 四 学术与政治之间的距离 第三章 少数民族的国家书写 第一节 重返阿坝:调入羌族调查组 第二节 统一国家历史中的少数民族 第三节 史志结合:一条研究少数民族的路径 一 “向苏联学习”:苏联民族学的影响 二 照搬苏联经验可以吗? 三 历史的维度 四 一种风格、两个时代 第四章 “大西南”的民族研究 第一节 旧问题的新讨论:再论社会性质与族源 一 特殊的奴隶社会:再论凉山社会性质 二 西南民族的族源:氐羌入川说 第二节 学科重建:民族学是什么 第三节 西南情结:区域研究的视野 一 理解西南 二 从“六江流域”到“藏彝走廊” 结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