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本与理解--阐释学视野下的电视受众接受分析研究

文本与理解--阐释学视野下的电视受众接受分析研究

  • 字数: 25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鹏
  • 商品条码: 97875161892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9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传统的传播学受众接受分析主要以电视受众为研 究对象,并大多采纳意识形态批判范式的经验研究路 径,而强调思辨性的阐释学理论范式一直未能较好地 被引入实际研究,其影响一般仅体现在隐性的研究价 值取向和研究方法论层面。为充实和丰富电视受众接 受分析的理论研究,李鹏著的《文本与理解--阐释学 视野下的电视受众接受分析研究》结合文本理论,利 用阐释学相关理论对电视受众的文本理解与接受行为 进行分析考察,以期为受众接受分析领域提供新的研 究范式和理论视角。
目录
序 绪论 一 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文本阐释的理论脉络 第一节 文本阐释革命 一 “阐释”的词源学解读 二 文本意义“解读技艺”的阐释学 三 普遍方法论阐释学的观念 四 “真理价值意义”与“理论应用性”缺失 第二节 文本阐释与生命表征 一 关于“精神科学”的独立性 二 作为“精神构建”的阐释学思想 三 对“主体历史性”的忽略 第三节 作为“存在”的文本理解 一 现象学理论的转承 二 “此在”与理解的“存在” 三 阐释的“历史性”问题 第四节 历史文本阐释观 一 “哲学阐释学”的确立 二 “主体视域”与“历史理解” 第五节 文本的深层阐释 一 社会批判的理论观念 二 理论旨趣的殊异 第二章 电视文本的意义与结构 第一节 “文本”的观念溯源 一 古希腊早期的“文本概念” 二 近代精神思潮的“文本观念” 三 现代文本理论的“文本话语” 第二节 电视文本的意义表征 一 电视文本的符号表征 二 电视文本的话语表征 三 电视文本的文化表征 第三节 电视文本的意义结构 一 未定的文本意义体系 二 作为语言集合体的文本 第三章 电视文本的开放性 第一节 电视受众文本认知的“意义自足性” 一 形式主义语境的电视文本开放性 二 叙事学语境的电视文本开放性 三 符号学语境的电视文本开放性 第二节 现象学范式:电视文本体验的“意向性构建” 一 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 二 电视文本的“意义空白填充” 三 电视文本的“召唤结构” 第三节 解构主义范式:电视文本理解的“互文特征” 一 “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 二 电视文本的互文性与开放性 三 多元的电视文本开放观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