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金代儒学研究

金代儒学研究

  • 字数: 234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刘辉
  • 商品条码: 97875203115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3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1115一1234年)是中国古代历 史上一个重要朝代。金建国伊始,即以儒学为国家意 识形态,以儒术治国在金代贯彻始终。刘辉著的《金 代儒学研究》立足文本,从哲学的角度,对金代儒家 思想本身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包括发展脉络、 主要代表人物、经学研究、理学研究、三教合一思潮 、金代的女真人与儒家思想文化、金代的孔庙与庙学 、金代儒学特质等,较为完整地展现了金代儒家思想 的整体风貌。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现状述评 二 尚需解决的问题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发展脉络 第一节 “借才异代”阶段 一 “异代”儒士的来源 二 “异代”儒士所发挥的作用 第二节 制度的儒家化阶段 一 礼仪制度的儒家化 二 教育制度的儒家化 三 科举制度的儒家化 第三节 学术繁荣阶段 一 学术繁荣的表现 二 走向学术繁荣原因探析 第二章 主要代表人物 第一节 赵秉文 一 为人“至乐平易”,但不轻许人 二 仕五朝,为官敢于犯颜直谏 三 主盟文坛多年,“儒之正理”之主 四 主要学术著作 第二节 王若虚 一 为人至孝恬淡,雅重自持 二 为官多有惠政,有老成风 三 博览群书,长于经学、史学 四 主要学术著作 第三节 李纯甫 一 不拘礼法小节 ,“雅喜推借后进” 二 慨然有经世志,一生喜谈兵 三 以文章 、经学、佛学见长,喜玄谈 四 主要学术著作 第三章 经学研究 ——以《滹南遗老集》为主要参照 第一节 两汉经学研究 一 偏重古文经学 二 所引征经学家皆有所本 三 总体评价否定多肯定少 第二节 魏晋经学研究 一 关注郑王之争 二 认同玄化经学 三 大力抨击杜预 第三节 隋唐经学研究 一 批驳《五经正义》 二 关注儒风变古思潮 第四节 宋代经学研究 一 二程洛学 二 朱熹经学 三 苏氏蜀学 四 荆公新学 第五节 王若虚的经学思想述评 一 解经的基本原则 二 学术特征 三 总体评价 第四章 理学研究 第一节 洛学之北方余脉 第二节 南宋理学北传 一 南宋理学北传时间考 二 南宋理学北传著述考 三 南宋理学北传途径略析 第三节 理学研究概貌 一 理学先声——王通思想研究 二洛学研究 三 朱子理学研究 第四节 赵秉文的理学思想述评 一 主要内容 二 学术特征 三 总体评价 第五节 李纯甫儒学思想简述 一 心说 二 性说 三 鬼神说 第五章 三教合一思潮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政治背景 二 学术背景 第二节 三教合一思潮的表现 一 儒家学者本身为居士、道士,与释道中人过从甚密 二 与释道中人文字往还,为方外文友、诗友 三 探究学理,三教兼修 第三节 李纯甫的“大道合一”思想 一 以佛释儒 以儒证佛 二 《程伊川异端害教论辨》 三 “大道合一” 以佛为主 四 李纯甫的学术归属 第四节 三教合一思潮影响 一 金代关于“三教合一”的不同声音 二 金代的“三教合一”是中国古代“三教合一”思潮的 一个历史阶段 三 应客观评价李纯甫的“大道合一”思想 第六章 金代的女真人与儒家思想文化 第一节 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女真教育与科举 一 官学教育 二 宫廷和私学教育 三 女真进士科与经童科 第二节 儒家思想是统治者“致治”的指导思想 一 以德为本 二善于纳谏 三选贤任能 四 崇俭去奢 第三节 女真人伦理观念的儒学化 一 孝道观念 二 忠义观念 三 贞节 观念 第四节 女真人与儒学研究 第七章 金代的孔庙与庙学 第一节 发展脉络 一 平稳发展时期 二 相对繁荣时期 三 衰落时期 第二节 经费来源 一 公费修建 二 公私合资修建 三 个人集资修建 第三节 地域分布 一 以行政区域划分 二 以历史沿革划分 三 地域分布特点 第八章 金代儒学思想特质 第一节 尚中意识 一 以“中”为核心内容构建其哲学思想体系 二 以“中”为其儒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三 汉宋兼采的治学理路 第二节 经世致用 一 金代儒学产生伊始即以现实应用为根本目的 二 金代中期,儒学在金代封建化改革和政治制度的制定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三 学术繁荣阶段,金代儒学依然保持着经世致用的基本价值取向 第三节 批判精神 一 对儒学发展史上最重要代表人物的批评往往集中而严厉 二 从不同的学术立场出发,就不同的学术思想展开批判 三 对于一些不占主流地位的少数派学者给予极大关注 四 勇于力排众说,提出自己的观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