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活在此处--中国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文库

生活在此处--中国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文库

  • 字数: 396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朱迪//何祎金//田丰
  • 商品条码: 97875201237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5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朱迪、何祎金、田丰著的《生活在此处--中国 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文库》 考察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对普通人的赋能,侧重从日常 生活的角度进行阐释,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互联网和各种形式的社交网络不仅改变了我们的 日常生活,其本身便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的 在场,并不是一个外在的“在那里”(over there), 我们切切实实地生活在此处(here)。本书用四个字母 (H.E.日.巨)概括生活在此处的“社会”或者展开 行动的空间场域的基本特征。 H代表混合(Hybridity):强调现实与虚拟社会的 混合性,在认识论上摒弃绝对主义的二元划分。 E代表交织(Entarlglernenl):互联网对时空局 限的突破,以及社交网络所衍生和发展的社会关系, 使传统的生活与工作之间的界限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 日代表弹性(Resilience):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 空间.汇聚了不同的群体、文化和话语,也意味着这 是一个存在文化与权力博弈的张力领域。 巨代表赋能(Empowerrnent):对于作为行动者 的普通人而言,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在日常生活中重构 了机会与选择的能力;赋能并不在于硬件设施上的接 入,而在于连接之后的可能。 以QQ和微信为主的社交网络对不同代际人群具有 赋能作用,重构了老年人的社会生活、缓解了中年人 的职场压力和中年危机、给予青年人更多的话语权空 间,等等。 当然,我们在为社交网络带来的福利感到欣慰时 ,也不能忽略社会结构的影响:使用互联网和社交网 络的经济和智力条件对于不同群体来讲并不是均衡的 。如何创造条件跨越技术能力差异带来的“鸿沟”、 如何让不同能力和条件的人群分享技术进步的红利, 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目录
第一章 研究简介 一 社交网络赋能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方法 三 本书内容 第二章 生活在此处:互联网赋能的理论与方法论 一 赋能与互联网:概念与理论 二 生活在此处:转向日常生活的互联网研究 三 互联网赋能的类型学划分 第三章 从互联网到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 一 互联网发展进程 二 社交网络的新生态 三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趋势 四 社交网络在中国:产业集群与网民群体 五 主要结论 第四章 宏观层面的互联网政策演变 一 互联网政策内涵 二 转变中的互联网治理模式 三 中国互联网政策与规划 四 社交网络的治理:个体、制度与国家 五 主要结论 第五章 不同社会经济群体互联网使用机会评估 一 老年人与互联网和社交网络 二 都市白领与互联网和社交网络 三 青年农民工与互联网和社交网络 四 大学生与互联网和社交网络 五 小结 第六章 社交网络中老年人生活机会的重构 一 社交网络的多元化应用:从“聊天者”到“资源共享者” 二 个体生活机会的增加:拓宽信息和知识获取渠道 三 公共生活机会的增加:参与社会活动和关注热点事件 四 社会关系的强化及代际亲密关系的改善:缺场社交 五 互联网医疗与养老服务:期待与矛盾并存 第七章 互联网结构下老年人生活机会与主观福利的比较 一 生活机会的重构:丰富日常生活、增强医养领域参与 二 网络消费的差异:能力更自信 三 生活满意度的提升:改善离婚丧偶老年人的主观福利 四 城市间差异:一线城市领跑互联网使用和医疗信息查询 第八章 社交网络对中年人的赋能 一 中年人日常生活中的社交网络使用 二 中年人社交网络使用特征 三 社交网络对中年人工作生活的交互影响 四 社交网络下中年人群体亚文化的冲击与回应 五 社交网络对中年人生活实践的赋能 六 选择和机会的重构:先“赋”带后“赋”? 七 总结:机会的重构与自主赋能意识 第九章 中年子女与老年父母的连接 一 开篇:网络世界里中年子女的新角色 二 家庭生活篇:生活世界的“代理人”赋能 三 人际情感篇:情感沟通的“联系人”赋能 四 总结 第十章 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对青年人的赋能 一 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下青年人的日常生活 二 社交网络的情感赋能 三 青年职场生涯中的社交网络 四 青年人社交网络中文化与权力的博弈 第十一章 青年人与老年人的连接 一 青年“带路人”角色的日常化 二 社会地位决定互联网的“代理”程度 三 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平台下青年人与老年入主观情感的连接 第十二章 互联网金融与赋能 一 代际与互联网金融 二 城际与互联网金融 三 不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赋能作用 四 结论 附录1 社交网络与老年人的生活:访谈的故事 一 社交网络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二 社交网络与老年人亲密关系的重构 三 社交网络与老年人的生活机遇:生活和消费中的赋能 四 讨论 附录2 十城市抽样调查数据报告 一 总体情况的描述 二 线下数据分析情况 三 线上数据分析情况 四 线上和线下数据分析总结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