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发展为主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发展为主线)

  • 字数: 319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周绍东
  • 商品条码: 97875201214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9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周绍东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 发展为主线)》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 唯物史观分析框架下,以“生产方式的系统性变迁” 作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 ,积极吸收借鉴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成果,紧密结合中 国发展进程中交汇融合的两条历史线索,拓展研究视 野、更新理论硬核、接纳现代方法,探索和构建以发 展为主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以此推 动发展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简介
周绍东(1984—),男,安徽枞阳人,武汉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学术作品见于《人民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研究成果获第十四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第三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16)、首届费孝通田野调查一等奖(2017)。
目录
绪论 基本原理篇 第一章 以发展为主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源泉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 二 计划经济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思想 三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 四 现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线和逻辑结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现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一 旧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学术争论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道路探索:1949—1978 三 发展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78年至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一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立论基础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论基础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论基础 四 “能动的社会人”所提出的实践要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一种历史视角 一 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五阶段论” 二 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三阶段论 三 物的依赖性阶段向人的自由个性阶段的转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社会有机体视角 一 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的总体判断:1993—2013 二 社会有机体的协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三 中国发展水平的定量测度:2002—2015 本章小结 微观行为篇 第六章 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与进城务工人员行为决策 一 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结构转变 二 中国进城务工人员行为决策调查分析 三 调研分析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本章附录 第七章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生产方式选择 一 农业生产方式:一般与特殊 二 “互联网+”推动的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区域生产方式选择:主导产业的甄别和遴选 一 经济起飞与主导产业 二 基于分工和专业化双重视角的主导产业选择 三 基于分工和专业化的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四 我国三大区域的主导产业选择 本章小结 宏观建构篇 第九章 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农地制度设计 引 言 一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逻辑 二 新一代农业科学技术推动的农业生产方式变迁 三 资本主导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理论逻辑和制度弊端 四 农地制度改革主动引领农业生产方式演进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从比较优势到引领能力:生产方式开放模式设计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全球价值链与国家价值链中的比较优势困境 三 双赢与剥削: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视角 四 从比较优势到引领能力:基于显性优势指数的产业组合 选择 本章小结 本章附录 第十一章 五大发展理念:时代品质与实践要求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理念的演进历程 二 “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三 从历史路标视角理解发展理念 四 以生产方式作为理论硬核阐释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五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重大经济现实问题研究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