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司法实践视阈下财产犯罪法益及相关理论研究/法治文库

司法实践视阈下财产犯罪法益及相关理论研究/法治文库

  • 字数: 253
  • 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
  • 作者: 杜文俊|总主编:叶青//殷啸虎
  • 商品条码: 97875520148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3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杜文俊著的《司法实践视阈下财产犯罪法益及 相关理论研究/法治文库》认为,对我国财产犯罪理 论、审判实践及其所依附的本土环境,必须结合我国 实际展开实证分析,以此解决“同案异判”问题,并 形成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财产犯罪的基础理论和审判 实践。这既是落实新一轮司法改革中提出的“让人民 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司法的公平和正义”的要 求,又是我们理论工作者在新时期的一项崭新课题。
作者简介
杜文俊,法学博士,日本广岛大学访问学者,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学术秘书室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行为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司法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特约检察员、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特约调解员。2011年至2013年挂职任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主要从事经济刑法、职务犯罪、财产犯罪、金融犯罪研究,以及刑法学理论的司法化研究。已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法学类核心期刊20多篇,出版专著及编著5部;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8项。2016年获上海社会科学院优秀教学奖、上海社会科学院张仲礼学术奖(应用类)、上海市法学会第三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我国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理论概览 第一节 我国财产犯罪法益保护学说综览 一、所有权说的內涵与坚守 二、占有说的兴起与反驳 三、中间说的妥协与分类 第二节 特定情形下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的观点述评 一、行为人获取他人非法占有之物 二、行为人取回他人合法占有情状消失后仍非法占有其所有之物 三、行为人取回他人非法占有其所有之物 四、行为人取回自己所有而由他人合法占有之物 第二章 财产犯罪法益保护司法实践的现状考察 第一节 非法取回被公权力机关合法占有的本人财物 一、对窃取本人被司法机关扣押财物的行为的处理——陆惠忠等人非法处置扣押的财产案 二、对在盗取自己被公安机关依法查扣的机动车辆的过程中致人死亡的行为的定性——王彬故意伤害案 三、对聚众以暴力手段抢回被依法查扣的制假设备行为的定性——江世田等妨害公务案 四、对窃取被交通管理部门扣押的自己所有的车辆后进行索赔的行为定性——叶文言、叶文语等盗窃案 第二节 非法取回被他人合法占有的本人财物 一、对将质押给债权人的质物窃回的行为定性——孙潇强盗窃案 二、窃回质押在他人处存款单行为的定性——郭玉敏盗窃案 三、对帮助他人窃回本属于自己公司经营的财产的行为定性——廖承龙、张文清盗窃案 四、对伪造证明材料将借用的他人车辆质押得款后又秘密窃回的行为定性——孙伟勇盗窃案 五、对出质人窃回质押财产并向质权人索赔的行为定性——李含笑盗窃案 六、对出质人窃回质押物的行为定性——宋平盗窃案 第三章 财产犯罪基础理论与本土刑法文化的契合 第一节 刑法文化在财产犯罪释义中的作用 一、思维方式与法律文化的发展 二、立足刑法文化的意义 第二节 刑法文化在财产犯罪基础理论中的契合性表达 一、注重国家、社会秩序维持契合占有说(或经济的财产说 二、重视习惯作为(刑)法之外社会调节手段契合特定情形下的私力救济 三、缓和的违法一元论立场的肯定 第四章 我国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理论修正与完善 第一节 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理论评析 一、所有权说的缺陷 二、占有说的不足 三、中间说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理论再考察 一、我国财产犯罪保护法益的确定 二、特定情形下财产犯罪保护法益争议问题辨析 三、不法原因给付与财产犯罪 四、行使权利与财产犯罪 第三节 我国财产犯罪占有法律属性辨正 一、事实占有与观念占有 二、金钱的占有 三、存款的占有 第五章 财产犯罪目的论的法律价值 第一节 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论学说评析 一、我国非法占有目的理论学说 二、德国非法占有的理论学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