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南北皮黄戏史述/中华戏剧学丛刊

南北皮黄戏史述/中华戏剧学丛刊

  • 字数: 47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于质彬|主编:叶长海
  • 商品条码: 978710110124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611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总序 凡例 第一章 皮黄戏的形成 第一节 西皮调、二黄腔考述 第二节 皮黄合奏考述 第三节 扬州、徽班与皮黄合奏 第四节 皮黄戏史湮没不彰原因种种 第五节 余论:“四大徽班”述略 第二章 进京徽班的嬗变 第一节 徽班进京前的京师戏曲舞台 第二节 徽班进京以后的艺术表现 第三节 徽班映丽风调一新 第四节 徽班的嬗变 第五节 余论:徽班进京与北方戏曲 第三章 皮黄戏新秀——京剧 第一节 成同之世名伶述略 第二节 同光之世名伶述略 第三节 全能型表演体系的形成 附论:京剧与昆曲 程长庚全能型表演艺术与京剧更新 第四章 “四大徽班”进京后南方的徽班与皮黄戏 第一节 安徽徽班 第二节 江苏的徽戏 第三节 浙江的徽戏与皮黄戏 第四节 两湖的徽班与皮黄戏 第五节 赣、闽、粤、台湾的徽班与皮黄戏 第六节 川、桂、云、贵的徽班与皮黄戏 附:皮黄腔系剧种表 第五章 南方京剧史述 第一节 南方京剧形成前上海的戏曲活动 第二节 扬州里下河徽班与上海京调皮黄 第三节 里下河徽班与南方京剧 第四节 同光间的南方京剧 第五节 南派京剧的形成 第六节 南派京剧奠基人王鸿寿 第七节 南派京剧名伶谱 第八节 南派京剧坤伶述略 第九节 南派京剧与杭、嘉、湖水路班 第十节 扬子江两岸的南方京剧 第十一节 秦淮歌女与南方京剧 附论:简论关羽戏“南派”开山祖王鸿寿 张桂轩舞台生活志略 南北两派的交流与合作 略谈南派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在南通里下河班徽京老艺人座谈会上的讲话 附录 梅派艺术的文化底蕴——兼谈梅派艺术创始人的美学思想 开拓者的艺术——京剧花旦开山祖梅巧玲简论 评说程谭梅 回顾京剧史——对一种京剧史观、京剧美学观的质疑 京剧史料学刍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