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类学美学研究/相山学术丛书

人类学美学研究/相山学术丛书

  • 字数: 60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王政
  • 商品条码: 97875203134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21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政著的《人类学美学研究》从人类学艺术经验 、国外典籍文献、中国文物遗存、文学人类学作品阐 释与审美分析、民俗学与民族学文学事象等五个方面 ,系统探讨了人类学美学发展中一些基本的理论与实 践问题。提出了美的本义起源于原始宗教羊生殖崇拜 的观点;指出我国目前审美人类学应重点研究族群文 化审美及表现形式;在探究中国上古艺术右旋律、回 首律、拆半律等审美法式基础上,主张用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关于物质文化遗存与“美”的关系的理论, 建构文物考古美学;并给出了文学人类学的新的学科 定义;“文学人类学”应把人类学事象与文学活动的 交融促生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规律形式的作用作为自 己的研究对象,倡导回归“本体论的文学人类学”。
作者简介
王政,男,1955年生于安徽寿县。197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86-1989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学习,师从齐森华先生。曾任安徽省皖西博物馆馆长,淮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中文系主任、人事处长。现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是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博士立项建设单位授权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负责人。在《光明日报》《学术月刊》《文献》《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世界宗教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代表著作有《中国戏剧美学史论纲》《战国前考古学文化谱系与类型的艺术美学研究》《诗经文化人类学》。获安徽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奖三等奖3次、二等奖1次。
目录
第一章 审美人类学与艺术经验 第一节 审美人类学与族群文化的美学内涵 第二节 从东巴经文看纳西人审美意识 第三节 美的本义:羊生殖崇拜 第四节 中国史前彩陶纹“右旋律”及其演衍 第五节 战国前文物纹饰与“拆半律” 第六节 战国前青铜器、玉器造型纹饰“回首律” 第二章 国外典籍文献与文化人类学 第一节 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与中国风俗 第二节 弗雷泽的《金枝》与中国民间巫术 第三节 印度教及佛教文化中的性别喻码 第四节 《五十奥义书》人类学事象琐记 第五节 国外诗歌中猫头鹰不祥与中国背景 第六节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俗信事象述要 第七节 《古兰经》《旧约》笔札 第三章 中国文物遗存的人类学解说 第一节 良渚“神徽”羽冠与人类学中的“羽饰” 第二节 殷墟文化中的鹗鸟辟邪观念 第三节 巫术交感与魇制:战国前考古学图像的典型特征 第四节 魂屋与魂鸟 第五节 三星堆青铜立人的戴冠与大耳 第六节 三星堆青铜面具“额饰”、眼睛巫术与边璋控雨 第七节 黄河边的镇河兽与中国古代“镇”“压”文化 第四章 文学人类学理论思考与作品阐释实践 第一节 回到本体论的文学人类学 第二节 建设中国古代“民俗诗学” 第三节 葛林伯雷与中国古代“文化诗学” 第四节 《诗经》“足迹传感”及人类学背景 第五节 卢仝、韩愈《月蚀诗》与俗信观念 第六节 柳宗元《祭纛文》《杩牙文》与古之杩祭 第七节 钱钟书《管锥编》“以船渡水”语义补证 第五章 民俗学民族学视界的人类学事象考察 第一节 皋陶的巫文化特征 第二节 祈雨:后稷与中华农耕文明的侧影 第三节 孔子“生于空桑”考论 第四节 中国俗信观念中的“家” 第五节 民俗语义中的女衣 第六节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中的诅咒 第六章 《红楼梦》美学分析 第一节 论曹雪芹文化心理层面的深刻矛盾 第二节 《红楼梦》中“形象本体”与对应意象 第三节 脂批:旧事记忆参与的特殊艺术批评 第四节 清嘉庆年间的《红楼梦》审美批评 第七章 文物考古与美学 第一节 建设文物美学学科 第二节 楚文物美学 第三节 博物馆文物陈列美学 第四节 西方博物馆陈列学 第五节 考古学文化区系与商代前艺术起源事象的谱系化 附编一 文献与考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