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菅茶山赖山阳汉诗研究(日本汉诗名家研究)

菅茶山赖山阳汉诗研究(日本汉诗名家研究)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编者:李均洋//赵敏俐//(日)佐藤利行
  • 商品条码: 978710015292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7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日本汉诗是日本人运用中国古诗形式所创作的诗歌,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产物,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本书分13章系统研究了日本江户时代后期最著名日本汉诗人菅茶山(1748—1827)和赖山阳(1870—1832)的汉诗创作。前10章是菅茶山汉诗研究。最后三章则是对菅茶山的后辈和学生赖山阳的汉诗的研究。 江户时代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受中国文化思想影响较大的时期,也是日本汉文学的全盛时期。本书广泛联系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从其与中国文化的交流,特别是日本学界对中国文化思想——儒家思想、朱子学、明代文学、文人画、道家思想,尤其是包括魏晋、唐、宋、明等各个时代的汉诗的积极学习,探讨日本汉诗诗人诗歌创作的特点,指出菅茶山、赖山阳在深受中国诗歌内容和形式影响的同时,将日本传统诗歌如和歌、俳谐等引入汉诗创作,在诗语、意象、意境、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创造性,形成独特的风格。 本书还结合现当代最重要的菅茶山诗歌选注本的选诗,进行细致的版本比较分析研究,既对各种版本中的一些注解上问题进行细致辨析校正,又在一定范围内探求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思想观念上的差异。特别是结合清末大学者俞樾在其编纂的《东瀛诗选》中对日本汉诗的选编、评价,对中日学者在汉诗这一文化形态上的早期交流进行了极有意义的分析论述。本书是一部严肃的诗歌学术研究专著,也带有诗歌鉴赏的性质,同时给人以知识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
作者简介
李均洋,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文学博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日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首都师范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广岛大学北京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岛大学特聘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日语语言文化比较和翻译理论与实践,主持过国家社科项目,科研成果曾获北京市第五届和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译著有《方丈记》、《徒然草》等。 赵敏俐,1954年生,内蒙赤峰人,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负责人。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和中国古代诗歌的教学与研究,出版过《两汉诗歌研究》、《汉代诗歌史论》、《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先秦君子风范》、《周汉诗歌综论》、《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合著)、《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合著)、《中国诗歌通史》(主编)、《中国诗歌史通论》(主编)等学术著作。发表过《魏晋文学自觉说反思》、《论七言诗的起源及其在汉代的发展》、《20世纪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咏歌与吟诵:中国早期诗歌体式生成问题研究》等论文100余篇。 佐藤利行,生于1957年。日本广岛大学文学博士。日本全国汉文教育学会理事、六朝学术学会评议员、日本汉语检定协会评议员、中日高等教育联络会(希平会)会长、广岛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广岛大学副理事、广岛国际中心评议会议长、广岛大学北京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日语言文化比较研究、综合人类学。
目录
第一章 学术研究史视野中的菅茶山研究 一、菅茶山《黄叶夕阳村舍诗》前编卷一汉诗和菅茶山的初期文人特质 二、“文人画”对菅茶山诗风的影响 三、菅茶山汉诗与《文选》 四、中国汉诗的日本文学化——菅茶山汉诗的俳谐性 五、中国国学大师俞樾对菅茶山汉诗的评价及修改 第二章 菅茶山汉诗选注本研究 一、新注本对《茶山诗五百首》误注的更正 二、新注本未更正的误注 三、《茶山诗五百首》因误字引起的误注 附录 第三章 《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66——菅茶山·赖山阳诗集》中的菅茶山汉诗注释研究 一、《吉备公庙》一诗中的“荐将苹藻泪先垂” 二、《偶成》一诗中的“占断鹩枝栖息安” 三、《画猿》一诗中的“下有南迁万里人” 四、《影戏行》一诗中的“汉帝招魂恨无言” 第四章 菅茶山汉诗的出典意象研究 一、菅茶山的中国史观 二、菅茶山的儒家思想 三、菅茶山汉诗中的道家诗情 第五章 菅茶山咏楠诗研究 一、楠公及咏楠诗的产生及先行研究 二、菅茶山咏楠诗的背景 三、菅茶山咏楠诗的深意 第六章 菅茶山咏物诗研究 一、菅茶山咏物诗之花木(梅、樱、兰、竹、菊等) 二、菅茶山咏物诗之动物(以猫、萤火虫、蝶为例) 三、菅茶山咏物诗常见艺术表现手法 四、菅茶山咏物诗艺术特色 第七章 菅茶山东游诗研究 一、“楠子碑”意象的历史风土及政治学深意 二、东游诗的艺术特色 第八章 菅茶山汉诗诗语研究 一、中国汉诗文对菅茶山汉诗诗语的影响 二、诗语错位与摹造 三、菅茶山汉诗中诗语的独创性表现 第九章 菅茶山东游诗的中国诗语影响及日本“风土记”意象 一、东游诗的诗语分析及意象表现 二、《常游杂诗十九首》诗语的中国文化影响及风土意象 第十章 菅茶山的史诗式汉诗《开元琴歌》论 一、《开元琴歌》中日文化交流的时空观 二、“愤”——《开元琴歌》诗情的惊骇历史真相 三、《开元琴歌》“垂无极”的皇统观及俞樾的否定 四、宋诗、明诗的影响及“中日比较”的独特诗歌意境 第十一章 中日赖山阳汉诗研究综述 一、赖山阳汉诗与“杜诗” 二、赖山阳汉诗与苏诗 三、赖山阳汉诗与韩愈诗 四、赖山阳汉诗与杜牧诗 第十二章 赖山阳西游诗研究 一、赖山阳西游诗中的日外历史人物形象 二、咏山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拟人手法和视觉转换景色描写 三、西游诗中“能言风土”的创新 四、“孤影”写照的诗歌美学及“鸣鸦已报晨”的诗化奋进观 第十三章 赖山阳汉诗的中日共识思想及独特魅力 一、体现中日共识思想文化观念的赖山阳汉诗 二、《山阳诗钞新释》中的中国诗歌影响及日本式个性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