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上下)

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上下)

  • 字数: 633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英)戴维·伍顿|译者:刘国伟
  • 商品条码: 9787508685465
  • 版次: 1
  • 页数: 871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科学造就的世界。但这个世界不是自古就有的,现代意义的科学探索只是近500年才出现的新事物,它的出现和发展造就了我们现在的世界。这世界是在何时、怎样产生的呢?本书讲述了那场非凡的、孕育现代科学知识和文化的革命,以及这场革命如何改变我们自身及这个世界。 在离我们还不算太遥远的1492年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一切重要知识已经出现,不存在进步的概念,对世界的解释来自过去的先贤而不是未来的探索者。 一场悄然爆发的科学革命为旧时代画上句号。最初由数学革命引领的制图学、测绘学、航海术、透视法等技术开始将自然数字化并改变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控制力。接着,显微镜、望远镜、温度计和气压计的发明带来了尺度革命,增强人的知觉,让人的眼界上升至无垠的宇宙,下落到多彩的微生物界。在此之外,信息革命伴随着印刷机促成出版文化的兴起,权威的语言被削弱,信息开始被广泛交流、分享和比较。最终,科学宣告诞生。 新科学拥有殉道者(布鲁诺,伽利略)、英雄(开普勒、波义耳)、宣传者(伏尔泰、狄德罗)、耐心的耕耘者(吉尔伯特、胡克)。它引发了一种新的理性主义,消灭了对炼金术、占星术和巫术的信仰。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因它而起,继而促成对现代世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业革命。本书将改变我们对这一伟大变革发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更加清楚现在的世界从何而来,也将有因此预见可能的未来。 本书荣获2016年麦吉尔大学坎迪尔历史奖优秀奖。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 麦克尼尔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6《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7《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 [美]丽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战前的世界》 [英]查尔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10《基因传:众生之源》 [美]悉达多·穆克吉 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美]亨利·哈本丁 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 [美]伊斯特万·迪克 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 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美]雅克·巴尔赞 15《瘟疫与人》 [美]威廉·麦克尼尔 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美]威廉·麦克尼尔 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美]西恩·麦克米金 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 [美]戴维·伍顿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作者简介
戴维?伍顿(David Wootton),约克大学年度历史教授,目前专攻16世纪-18世纪的科技和文化史,著有《保罗?沙尔皮》(Paolo Sarpi,1986)、《坏医学》(Bad Medicine,2006)、《伽利略》(Galileo,2010)等书。曾经参与英国学院罗列讲座(2008),牛津卡莱尔讲座(2014),波士顿本尼迪克特讲座(2014)。2016年凭《科学的诞生》荣获麦吉尔大学坎迪尔历史奖优秀奖。 ------ 【译者简介】 刘国伟,河南浚县人,河南大学硕士,现为专职译者,已出版《理想国》《万有引力》《你并不特别》《孤岛的诗歌》《21号男孩》等译著。
目录
引言 现代科学是于1572—1704 年被发明的。虽然在1572 年以前,存在一些我们称作“ 科学”的知识体系,但只有天文学的运作略似于现代科学。 ····· 第一章 现代思维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比你料想的要年轻得多。没有人想象得到,人类的历史可以被设想成一种进步史。然而,仅仅三个世纪后,到了18 世纪中期,进步就已经开始显得不可避免,以至于要追溯进步至以前的整个历史。17、18 世纪的科学取得的进步是此前的知识体系无法企及的。那么,是什么促成了这种情况呢?我们现在拥有、而古罗马人和他们的文艺复兴崇拜者不曾拥有的东西是什么呢? 第二章 科学革命的思想 尽管哥白尼、伽利略、牛顿非常清楚他们的思想极其重要,我们也可以合理地将其工作描述为具有革命性的,但他们从来没有明确地告诉自己,“ 我正在发动一场革命”。科学革命则是知识分子从20 世纪回望时的一种建构。 ····· 第一部分 天空与地球 发现美洲大陆带来了一个直接后果,人们对地球如何构成的理解发生了巨大改变,产生了水陆球体的概念。 第三章 发明发现 如今为新事物喝彩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态度,我们坚定地相信世界上会出现过去从未出现过的新事物,新知识。但在哥伦布之前,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分子的首要目标是发掘失落的古代文化,而非确立新知识。宗教、拉丁语文献、亚里士多德哲学都认为,不存在新知识这样的东西。于是,看上去像新知识的东西实际上是被放在记不起来的地方的旧知识,历史被认为是循环的。 第四章 行星地球 平板、半球、梨形、水球体、土球体、水陆结合球体,对地球形象的各种设想不断交融过程中,科学思维和方法逐渐展露雏形。 ····· 第二部分 眼见为实 绘画透视技法的发明涉及数学原理在绘画表现法上的运用,确立了对数学控制自然的力量的新信心。视望远镜、显微镜对人的尺度感的冲击,人类的突然开始认识到自己显得微不足道了。 第五章 世界的数学化 数学革命。复试记账法的应用象征着一种尝试,即让真实的世界中一匹匹丝绸、一包包羊毛、一袋袋糖在数学上清晰可辨。由此,人类开始用数学之眼观察自己的世界和自己世界以外的宇宙,建立起一个数学底层架构的新世界。 第六章 格列佛的多个世界 尺度革命。望远镜、显微镜对人的尺度感产生了巨大冲击,人类不是宇宙的主宰,也不是唯一。在望远镜对准的巨大空间里,人类突然开始显得微不足道了。与此同时,在显微镜揭示的世界里,就连人们能够想象的最小的生物也似乎很复杂,结果人们普遍想象跳蚤身上也可能有跳蚤等,至于无穷。 ····· 第三部分 制作知识 科学发明了自己的语言体系,它们成了现代人思维方式的基础,我们遵从法则,基于实验得来的事实证据和判断检验假说,形成理论和法则。 经验-事实-假说-实验-理论-法则 第七章 事实 个人的经验、记忆经过科学工具的标准化后,成为“事实” 第八章 实验 一种可重复独立地被复制、可验证的经过精心设计的程序,它被用来验证“假说”,形成“理论”。 第九章 法则 整理“经验-事实-假说-实验-理论”系统,形成一个新的大系统,称为“法则”。 第十章 假说/理论 整理“事实”与“证据”,可产生可靠的“假说”,“假说”经“实验”检验后,即成为“理论”。 第十一章 证据与判断 人类思维和感官一接触便认识到的知识或规律称为“感性直观”和“理性直观”,两者之和是为“证据”。人类通过“证据”在科学系统“经验-事实-假说-实验-理论-法则”中前后移动。 ····· 第四部分 现代的诞生 科学的诞生对人类社会不同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由此诞生。 第十二章 机器 新机器促进了新的思维方式。印刷机是最典型的代表,引发了信息革命。因为印刷机的出现,出版业成本降低,创新者们有了发声的渠道,思维能被广泛交流和比较,公认的权威发言的影响力被削弱,私人知识成了公共知识。 第十三章 世界的祛魅 科学的诞生意味着在原则上,人们再不受神秘的、不可预知的力量的控制,原则上人类能够通过计算的方法,控制一切。那相应地意味着世界的祛魅。 第十四章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的中心主张是,知识(至少是那种他正在提倡的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说,如果你明白了某种东西,那么你就获得了控制并再造某种自然效果的能力。人的技能的产物远非必然次于自然的产物,人类能做的东西在原则上远超自然曾经做的东西,其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开启了工业革命的脚步 ····· 结语 科学的发明 我们需要反思,去询问接受科学革命的现实的后果是什么。 第十五章 对自然的蔑视 人类有了科学,加速了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但我们还远没有自认为的那么完美。 第十六章 这些后现代的日子 对科学的诞生过程是一种后见之明,但它仍是一种客观描述,并非牵强附会。 第十七章 “我知道什么?” 科学革命是一个单一的改变过程,是累积的结果,不是一种重复多次的变化,而是几个不同类型的、互相重叠的、彼此交织的变化,事实上,它从未停止。 ····· 一些长注释 关于希腊“科学”和中世纪“科学”的注释 关于宗教的注释 维特根斯坦:非相对主义者 关于相对主义和相对主义者的注释 关于日期和引文的注释 关于互联网的注释 致谢词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