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与基层治理转型研究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与基层治理转型研究

  • 字数: 26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吴晓燕
  • 商品条码: 97870101820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7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随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的推进,土地红 利的共享问题、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问题、失地或 进城农民的保障与发展权问题等使基层治理面临严峻 挑战。 吴晓燕著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与基层 治理转型研究》紧紧围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 革新变化如何推动基层治理转型”这根红线,运用实 证研究的方法,从分析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新变化 人手,阐释其对基层治理的主体、内容、资源、环境 等要素带来的冲击,揭示其引致的治理主体缺位、治 理能力削弱、村民发展权受威胁、基层社会分化、基 层政府角色冲突等治理困境;进而考察基层治理通过 改变产权构造机制、重塑权力结构及其运作机制、调 整利益分配机制、变革参与决策机制等以回应集体建 设用地产权改革的新变化;最后从重构治理基础、重 塑治理目标、变革治理方式、拓展治理内容和重组治 理结构等方面提出建构适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 革新变化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作者简介
吴晓燕,1969年生,四川大竹人,法学博士,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博士后,政治学教授,第九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十一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主要从事农村经济与政府治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出版著作2部,主编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获四川省第十三次、第十四次、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新变化、新特点 一、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的构造 (一)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结构的形成 (二)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结构的现状 (三)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构造的缺陷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的新变化 (一)集体资源产权化 (二)集体产权市场化 (三)集体产权资本化 (四)集体产权证券化 第二章 冲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新变化对基层治理的影响 一、利益主体增多,地位变化 (一)普通村民 (二)村干部和村庄精英 (三)外来企业主(资本的代表) (四)地方政府(基层政府) 二、治理内容扩展,需求增加 (一)生产发展的需求 (二)日常生活方式改变引发的需求 (三)权益保护的需求 (四)文化生活等需求 三、治理资源减少,行动空间变小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导致治理资源的削减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变故”引发的治理危机 (三)农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对村庄行动空间的制约 四、治理环境改变,约束增多 (一)土地确权后村民不同需要的约束 (二)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新变化与现行法律法规冲突的制约 (三)传统土地均分理念的约束 五、治理方向调整,目标趋向多元 (一)村民:生存还是发展 (二)政府:管制还是服务 (三)资本:自利还是共赢 (四)精英:保护还是赢利 第三章 困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新变化引发的基层治理效应 一、村庄主体:流动与流失 (一)村民转“身份”,治理主体阙如 (二)利益关联淡化,主体意识模糊 (三)外部精英介入,主体角色错位 二、村居组织:职责剥离与功能弱化 (一)村庄治理资源剥离 (二)村庄经济职能分离 (三)村庄共同体功能弱化 三、村民发展:资源“消减”与权益受损 (一)农民靠什么获得发展权 (二)农民的生存资源如何“消减” (三)生存资源“消减”怎么影响农民的发展权 四、村庄社会:利益分化与结构分层 (一)村庄利益格局及其变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