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劳资合约货币冲击与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研究

劳资合约货币冲击与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研究

  • 字数: 22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韩雷
  • 商品条码: 978752011695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0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韩雷著的《劳资合约货币冲击与劳动收入占比变 化研究》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劳动收占比在60% 以上,到90年代中期后开始下降,到2000年后中国的 劳动收入占比只在50%左右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 国劳动收入占比在2000年后迅速下降? 从长期来看,劳动收入占比是由制度决定的,特 别是微观的劳资合约治理。合约治理分为两个阶段: 签约前治理和签约后治理。劳动收入占比变化主要由 签约后治理模式决定的。即,劳动收入占比由剩余控 制权的配置决定。1996—2009年民营企业的雇佣合约 发展迅速,资本主导的劳资合约成为主流,资本方在 合约治理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劳动者的权利地位迅速 下降,从微观制度结构上决定了劳动收入占比的大幅 度下降。 从短期来看,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主要由各类冲 击决定的。冲击会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产出或合作剩余 ,改变劳资双方的分配占比,使劳动收入占比在较短 时间内就有比较大的改变。冲击会放大制度在分配中 作用,使之更明显的体现出来。在市场经济下,货币 政策是最为重要的冲击形式,对收入分配产生了较大 影响。进入2000年后,特别是2007年后,我国又经历 了一次比较“剧烈”的货币冲击。但此时劳资合约是 资本主导型的,劳动收入占比在2007年只有42%。货 币冲击不仅会导致劳动收入占比变化,而且会对劳资 关系和劳动者内部关系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简介
韩雷,经济学博士,副教授,湘潭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湘潭大学社科联青年委员,理论经济学、金融专硕研究生导师。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价值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价值 1.1.3 应用价值 1.2 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劳动收入占比测算的文献 2.1.1 围绕“卡尔多特征事实”的测算 2.1.2 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测算 2.2 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解释 2.2.1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 2.2.2 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导致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 2.2.3 市场因素导致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 2.2.4 全球化因素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 2.3 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长期制度和短期冲击解释 2.3.1 微观制度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影响的文献综述 2.3.2 宏观制度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影响的文献综述 2.3.3 货币冲击对劳动收入占比影响的文献综述 2.4 提升劳动收入占比的政策建议 2.4.1 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2.4.2 从政府角度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2.4.3 从其他角度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本章小节 第3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的测算——基于要素分配的视角 3.1 研究对象、方法和数据来源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研究数据来源 3.2 劳动收入在各阶段的占比 3.2.1 1952~1979年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 3.2.2 1980~1990年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 3.2.3 1991~2009年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 3.3 本书核算结果的统计分析 3.3.1 核算结果的统计特征分析 3.3.2 本书核算结果和其他方法核算结果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4章 劳动收入占比的长期决定——合约治理框架 4.1 简单的回顾 4.2 分析单位、对象和假设条件 4.2.1 分析的单位和对象 4.2.2 合约分析的假设 4.3 要素收入合约分析的模型 4.3.1 要素收入合约分析的基础模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