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新发展

信息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新发展

  • 字数: 20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王诚德
  • 商品条码: 97875203136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5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诚德著的《信息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 新发展》一方面是解释着什么,另一方面是试图下一 个什么结论。总体来说,信息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人本 质观的新发展,是新时代下我们对信息文明的一种深 度把握,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具体语境下再读 。尝试将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概述为马克思主义人的 类本质观,马克思主义人的社会本质观,马克思主义 人的需要本质观,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实现观等方面 组成,并将信息文明渗透进这些具体组成,我们发现 信息文明的新时代到来,一方面并没有改变马克思主 义人本质观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值得马 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思考的具体 问题。诸如,虚拟劳动是否创造出了虚拟人?信息关 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吗?信息需要是否已经成为 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信息自由是人的自由发展的新路 径吗?有时,我们也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话题,信息 异化是否会促生出人的异化?围绕这些具体的问题, 笔者不断地提出自己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看,这 本书只是一个起点。只是一个:如何关注人?如何更 好地关注人的美好需要?如何看待人的本质的起点。
作者简介
王诚德,山东德州人,汉族,1983年9月出生,200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科就读于烟台师范学院政法学院200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就读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6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2013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导师是肖峰教授。现在研究方向主要是集中于哲学之爱,并给自己的孩子取名王一哲。近十年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跟导师合作的论文曾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信息文明的“人本”趋向 第一节 从信息技术转向信息文明 一 从信息技术的出现到信息技术的意义 二 从信息技术的意义到“人的信息技术问题” 三 从信息技术问题到信息文明 第二节 信息文明的概念解析 一 两种趋势下的“信息文明” 二 “信息文明”的多源汇聚 第三节 从物理信息文明到人本信息文明 一 信息文明起步于物理层面的信息技术文明 二 信息文明渗透到现实层面的信息社会文明 三 信息文明在哲学层面的根本性反思 四 信息文明与“人的本质”结合起来 第三章 人本质观的科学性趋向 第一节 一个永久性的困局:人的本质是什么? 一 人与人的本质问题存在 二 西方世界中的人本质观 三 中国的人本质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如何存在? 一 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重视程度需要提高 二 “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核心内容尚未定型 三 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中并没有足够的空间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系统梳理 一 马克思恩格斯人本质观的演变发展过程 二 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提出和使用误区 三 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信息文明的“人本”对接 第一节 对接的动力 一 哲学之需要 二 信息研究之趋势 三 对接的初步努力 第二节 “人性之磁”与“信息技术之铁” 一 “返回无信息技术时代”的心理暗示:信息技术中人的磁性在减弱 二 “信息技术之铁”:一种新型的人性载体 三 “人性之磁”的增强:基于“信息技术之铁”的再加工 四 “磁”“铁”合一:人与信息技术的相互吸引 第三节 信息文明印证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原则科学性 一 把人还给人,这是对“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解读和赞同 二 信息实践: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新动力 三 信息需要需求:凸显出人具有超越生命需要方面的发展本质 四 信息社会:印证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第四节 信息文明向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提出了实现新发展的课题 一 在信息文明语境下,“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否存在一种虚拟镜像呢? 二 在信息文明语境下,“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否存在一种信息加数呢? 三 在信息文明语境下,“人的本质的充实”能够获得信息需要的证明吗? 四 在信息文明语境下,“自由人联合体”是否具有一种信息条件呢? 第五章 在人的类本质上:虚拟劳动介入到“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之中 第一节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解读 一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字面含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