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结构与变迁(转型过程中的生活机遇与认同意识)

结构与变迁(转型过程中的生活机遇与认同意识)

  • 字数: 21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高勇
  • 商品条码: 97875161798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5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社会变迁是两种变动的交织:一种是个体的生活 机遇与认同意识的变动;另一种是社会结构和运作机 制的变动。这两者如何交织在一起,相互形塑与影响 呢?高勇著的《结构与变迁(转型过程中的生活机遇 与认同意识)》从几个侧面入手来揭示这一过程:个 体的社会流动受到社会樊篱格局的整体影响;个体地 位层级认同并不完全由个体所拥有的地位要素所决定 ,还受到社会整体参照系的影响;个体的教育获得也 与社会整体的身份结构和制度设置相关;个体参与的 形式与实效更是与不同参与模式的整体转换相关。社 会发展不仅仅是各种技术制度的移植过程。也不仅仅 是抽象性观念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各种制度与观 念通过影响个体的生活机遇与认同意识,最终融会贯 通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形成良好的生活实践的过 程。
作者简介
高勇,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流动过程、社会价值观变迁、社会学研究方法。著有《国家与社会:强国与新民的重奏》;译著《分组比较的统计分析》;在《社会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社会变迁的张力与谜题 第二节 追溯变迁的结构动因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研究策略与视角偏好 第一节 结构论视角的进一步延伸 第二节 数据描述和推衍的策略方法 第三节 数据集与分析策略的具体说明 第三章 社会樊篱的格局变动 第一节 问题:个体历程流动与社会格局变动的动态关系 第二节 社会流动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 樊篱流动假设的提出 第四节 对樊篱流动假设的模型检验 第五节 代际收入关联与社会樊篱 第六节 结语:精英群体与非精英群体的关系演变 第四章 地位认同的参照系转换 第一节 问题:主观认同与客观要素之间的联结机制 第二节 地位层级认同的向下偏移 第三节 地位层级认同的群际比较 第四节 地位层级认同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参照系的转换 第六节 结语:中层认同的前提 第五章 教育获得差异的机制变迁 第一节 问题:不同阶段的升学决策与制度安排的关系 第二节 不同阶段教育的扩展过程 第三节 教育获得差异的不同测度 第四节 不同教育阶段户籍差异的变化趋势 第五节 不同教育阶段中户籍的不同意蕴 第六节 结语:教育获得差异的机制与教育不平等感 第六章 参与行为的驱动机制转变 第一节 问题:参与行为与政府信任的关系 第二节 吸纳式参与和关切式参与 第三节 参与行为和政府信任的基本情况 第四节 参与行为与政府信任的关系模式辨析 第五节 利益受损感的影响 第六节 结语:参与行为与公民性建构 第七章 社会可持续性的指标建构 第一节 社会可持续性与社会的结构性张力 第二节 社会可持续性的四个维度 第三节 指标框架及操作化 第四节 各维度内部的几个特点 第五节 社会可持续性的年度比较 第六节 社会可持续性的地区比较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反思:结构与行动 第二节 讨论:结构与民情 第三节 不足:能动与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