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十四行体中国化论稿

十四行体中国化论稿

  • 字数: 40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许霆
  • 商品条码: 97875203007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92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许霆著的《十四行体中国化论稿》在论述中国十 四行诗史时,揭示文学样式跨语系移植的转借环节即 原样式拿来、中介物沟通、新样式诞生,具体体现为 四个途径,即原作传播、理论介绍、作品翻译和新诗 创作,成果紧扣转借环节和途径去揭示中国十四行诗 的发展演进及其规律。 成果重视十四行体移植与新诗体发展的双向互动 研究,揭示汉语十四行诗发展对于我国新诗建设的三 重意义,即作为固定形式的新诗体建设意义,作为探 索过程的新诗创格意义,作为创格成果的诗语转型意 义,揭示汉语十四行诗创作流贯新诗史的深层原因。 成果提出中西文化交流的“可接近性”原则,即 西方十四行体与中国传统诗体的相似相近性和相异相 距性,强调移植中的“借鉴中改造”和“改造中创新 ”规律,从主题形态、节奏方式、内在结构、诗行格 式和音韵模式等方面分析十四行体中国化的要素演进 。 成果总结十四行体移植中国的艺术经验积累,提 出了音步的对应移植、建行的三套体系、诗行的长度 格式、段式的变体定位、韵式的对应移植、诗组的体 制创新,从中概括出中西诗体音律体系的差异性特征 与转化性规律。 成果分析十四行体移植中国的文化建设意义,并 把它渗透在诗人诗作的分析之中,包括移植中的动力 因素分析、接近因素分析、扬弃因素分析、实践作用 分析、欧化因素分析和功能扩展分析等。 成果归纳了十四行体独特的审美规范,探讨了这 种规范的积极审美意义,由此从形式规范与题材主题 的双向互动关系中,论述十四行体的规范与反规范的 问题,论述了十四行体式的现代转化问题,揭示了十 四行体在中国现实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规律。
作者简介
许霆,1951年9月生,江苏太仓人,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新诗发生论稿”“中国新诗韵律节奏论”“中国十四行诗史稿”和江苏省哲社规划重点项目“百年中国现代诗体流变研究”等。出版《十四行体在中国》《旋转飞升的陀螺:百年中国现代诗体流变史论》《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中国新诗发生论稿》《中国新诗韵律节奏论》等著作。部分成果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绪论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一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历史分期 二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两对概念 三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研究价值 第一章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 十四行诗的早期输入 二 十四行诗的规范创格(1) 三 十四行诗的规范创格(2) 四 十四行诗的变体探索(1) 五 十四行诗的变体探索(2) 六 十四行诗的多元发展 七 十四行诗的创作繁荣 第二章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转借环节 一 十四行体转借的三环节 二 移植转借中的作品翻译 三 移植转借中的理论争鸣 四 移植转借中的作品创作 五 世纪之交的新媒体传播 第三章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理论探索 一 早期输入期的理论探索 二 规范创格期的理论探索 三 探索变体期的理论探索 四 多元发展期的理论探索 第四章 十四行体中国化与翻译 一 翻译与输入新诗之精神 二 翻译与创新诗固定形式 三 翻译与汉语十四行创格 四 翻译与新诗语言的完善 五 翻译与题材范围的拓展 六 翻译与世界名著的传播 七 翻译十四行诗的启示录 第五章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自由体式 一 世界十四行诗的自由变体 二 中国十四行诗的自由变体 三 自由变体十四行诗的探索 四 自由体式十四行诗的评价 第六章 十四行体的规范与反规范 一 十四行体式的审美规范 二 十四行体式的规范功能 三 规范与题材双向互动 四 十四行体式的现代转化 第七章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节奏转化 一 新诗的顿诗节奏系统 二 音顿节奏的十四行诗 三 行顿节奏的十四行诗 四 意顿节奏的十四行诗 五 音质音律的节奏作用 六 十四行诗的诗行长度 第八章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乐段移植 一 音乐段落:十四行体的形式要素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