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司法假定及其检验/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司法假定及其检验/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 字数: 20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韩振文
  • 商品条码: 97875203131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9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韩振文著的《司法假定及其检验》主旨在于藉助 认知心理学的视角,精细化探究裁判思维的认知路径 ,揭示出司法判断中的假定过程及其可能出现的认知 偏差,以此在深化司法改革背景下,提出批判性证立 检验的方法对策核心论点在于整体性司法裁决与其建 立在纯形式逻辑分析上,毋宁奠基于司法假定的完满 性把握之上,而由法律前见作为必要条件而启动的司 法假定,藉以潜在的直觉加工机制来先行获取,其认 知功用的发挥可提升决策的品质与效率,但也会导致 偏差且无法完全消除,为此假定结论通过裁决规范与 司法论证的方法检验后,可较好增强裁决的可接受性 与公信力。很难对司法假定的思维活动作出优劣性评 价,但其表现形式即预判结论可以得到复验改进。司 法假定须经历合法性、程序性检验的认知路径,特别 是严格接受庭审中心的检验,才能得以不断进化精确 。司法作业中的某些法官对于预断结论的一味乐观坚 持,甚至出现极端的卷宗中心主义情形,就会导致庭 审过程的虚化,这是要着力批判的。
作者简介
韩振文,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教师,曾在复旦大学、高雄大学访学,研究方向为司法认知科学、裁判方法与立法学。本硕博毕业于聊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在《求是学刊》《东方法学》《法律方法》《学术交流》《中南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 青年基金、浙江省社科、博士后面上资助、上海地方高校学术新人培育、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等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项目等多项。获“孙国华法学理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奖、“孙国华法学理论优秀青年学术成果奖”优秀奖、中国法学家论坛三等奖、司法学论坛一等奖、“中国法律实施论坛”优秀奖、“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司法文明博士生论坛”三等奖、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杯学术竞赛三等奖。
目录
导言 一 问题意识及其限定 二 回顾与架构:成果梳理与结构安排 三 研究方法上的交叉与调适 第一章 在场的司法假定 第一节 司法假定的提出 一 司法活动中的假定 二 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司法判断与司法假定 三 程序法上的区隔:司法假定与司法认知 第二节 揭开司法假定的面纱 一 相当常见却为人遮蔽的司法假定 二 司法假定应是开放的、可修正的 第三节 司法假定的相关理论支持 一 假定由生活体验形成的前见来把握 二 法律假定可能的源泉就是法感 三 司法假定也受动物本能的影响 四 司法假定离不开历史偶然性向度 小结 第二章 司法假定的形成机制分析 第一节 司法假定形成的必要条件——法律前见 一 司法假定的意义理解来自于法律前见 二 合理前见对司法假定的有效指引 三 不合理前见对司法假定的有害误导 第二节 司法假定何以形成 一 直觉加工机制的认知心理学描述 二 司法假定形成的认知心理学阐释 小结 第三章 司法假定的功用发挥及其偏差监控 第一节 司法假定认知功用的发挥 一 理想运作情境中的认知功用 二 现实运作情境中的认知功用 第二节 司法假定认知偏差的监控 一 司法假定出现认知偏差的根源 二 应对司法假定认知偏差的策略 小结 第四章 法外因素介人假定的可接受性理论之批判 第一节 司法判断可接受性的旨趣与适用 一 司法判断可接受性旨在达成司法共识 二 司法判断可接受性符合司法实践属性的依归 第二节 法外因素介入假定的可接受性之困境 一 司法判断可接受性的悖论难题 二 司法判断可接受性威胁法治的可能性 小结 第五章 司法假定的合法性检验——建构裁决规范 第一节 假定检验标准的合法性基础:形成的法律体系 一 法律体系形成的融贯性论据 二 法律体系形成的变动性论据 第二节 建构裁决规范对假定检验的理论设计 一 有关司法假定检验基准的争辩 二 建构裁决规范作为司法假定检验的依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