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当代名中医诊治冠心病临证思想集要

当代名中医诊治冠心病临证思想集要

  • 字数: 241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 作者: 编者:毛静远//张伯礼
  • 商品条码: 97875132401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3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上篇 历代对胸痹心痛(冠心病)的论治汇萃 一、先秦时期 二、汉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宋金元时期 五、明代 六、清代 下篇 当代名中医诊治冠心病临证经验 第一章 气血津液辨证 一、以实为主 (一)血瘀 郭士魁 血瘀心脉是主要发病机制,注重活血化瘀 陈可冀 倡导活血化瘀,重视瘀毒致变 (二)痰浊 沈绍功 “痰瘀互结、毒损心络”,重视从痰论治 梅国强 重视痰浊及兼夹之邪(热、瘀),用药主张“以和为贵” (三)痰瘀互结 张伯礼 提出痰瘀互生,贵在权变,痰瘀并治,治浊宜早宜净 沈宝藩 血瘀痰浊互为因果,用药甘温并用,佐以苦辛 何立人 化痰消瘀以治标,清顺气血以治本 二、以虚为主 张伯臾 强调“本虚为主”,注重扶正固本 廖家桢 气虚为本,血瘀为标,通补并用 张学文 心气不足为胸痹之本,分期论治,标本同治 许心如 气阴两虚,因虚致瘀 魏执真 心阳气或心阴血不足是冠心病根本原因 袁海波 气阴两虚为病机关键,标本兼治,综合调节 周宜轩 气阴两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推崇“久病入络” 三、虚实夹杂 颜德馨 心气阳虚、心血瘀阻,化瘀先调气 郭子光 心气亏虚为本,血脉瘀阻为标,强调“杂合以治” 徐经世 “通”“养”结合畅心脉 周次清 以气为本,以血为标,标本相兼,虚实转化,注重调和 郭维琴 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 汤益明 重视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逐瘀通络 李锡光 气虚血瘀、心脉绌急是发病的主要病机 罗铨 重视体质,强调气阴两虚,补通相兼、中西相参 王行宽 正虚邪实,补益气营、豁痰化瘀为主法 严世芸 祛实通脉治实证,扶正补虚治虚证 唐蜀华 “阴虚瘀热”为冠心病重要病机 张崇泉 虚实夹杂、益气养阴以扶本,活血通络以治标 程丑夫 益气养阴治本,清热化痰贯穿始终 第二章 脏腑辨证 一、五脏相关 邓铁涛 五脏相关、心脾为主,重视痰瘀相关 刘志明 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五脏相通,心身相关 张绚邦 五脏相关,治本在补,治标在通 毛德西 五脏相通,移皆有次 黄丽娟 五脏相关,肝脾肾为主 二、从脾(胃)论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