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法史导论(简体版)

中国法史导论(简体版)

  • 字数: 45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黄源盛
  • 商品条码: 978754955663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5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1955年生于台湾云林。台湾大学法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法学部研究。政治大学法学院前特聘教授,现专任辅仁大学法律学系教授,“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员。先后兼职于台北大学、台湾大学、东吴大学等校,讲授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刑法。专长法史学、刑法学,著有《中国传统法制与思想》(1998,五南)、《民初法律变迁与裁判》(2000,台湾政治大学法学丛书47)、《法律继受与近代中国法》(2007,台湾政治大学法学丛书55)、《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2009,元照)、《民初大理院与裁判》(2011,元照)以及《中国法史导论》(2013,犁斋社)等书,另有法史学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近二十年,致力于“民初司法档案”与“晚清民国立法史料”的整编与研究,纂辑有《平政院裁决录存》(2007,五南)、《景印大理院民事判例百选》(2009,五南)、《晚清民国刑法史料辑注》(2010,元照)、《大理院民事判例辑存》(2012,犁斋社)、《大理院刑事判例辑存》(2013,犁斋社)、国民政府时期《最高法院民事判例辑存(1928—1934)》(2014,犁斋社)、国民政府时期《最高法院刑事判例辑存(1928—1934)》(2014,犁斋社)等法制史料数十册。主编《法制史研究》,推动各项法史学术研究计划。
目录
1 导言:法史学的第一堂课 1.1 法史学的名称、性质及其定位 1.1.1 法史学的各种名称及其含义 1 1.2 法史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法学体系中的定位 1.2 法史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1.2.1 法律规范 1.2.2 法律制度 1.2.3 法律思想 1.2.4 法律意识 1.2.5 司法实践 1.2.6 其他领域 1.3 研究中国法史的目的和方法 1.3.1 关于研究目的 1.3.2 关于研究方法 绪编 路漫修远上下求索 2 规范的源流与法系的形成 2.1 人类社会规范的起源及其衍化 2.1.1 由图腾崇拜到答布禁忌 2.1.2 从渡、律、刑的解诂看中国法规范的原型 2.1.3 从复仇到私力公权力化 2.2 传统中国社会中的习惯与习惯法 2.2.1 从习惯(俗)到习惯法 2.2.2 习惯与制定法的关系 2.3 历史中的罗马法系与中华法系 2.3.1 西方的罗马法系 2.3.2 中华法系的形成与发展特色 2 3.3 中华法系对东亚诸国的影响 3 传统中国法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3.1 天人感通的法理论基础 3.1.1 法理思想层面 3.1.2 立法与司法方面 3.2 以刑为主的规范混同编纂体例 3 2.1 关于法典编纂体例 3.2 2 关于民事法不发达的原因 3.2.3 采客观具体的立法技术 3.3 以家族伦理义务为本位的法律实质精神 3.3.1 关于家族本位 3.3.2 关于伦理本位 3.3.3 关于义务本位 3.4 司法与行政合中有分 3.4.1 关于中央司法机关 3.4.2 关于地方司法机关 3.5 法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 3.5.1 无讼乎?惧讼乎? 3.5.2 民间规范乎?国法乎? 3.5.3 比附援引乎?罪刑法定乎? 上古篇 古典法文化的原型 4 先秦时期的封建社会与法理思想 5 秦汉法制与两汉春秋折狱 中古篇 成文法典的成熟与因袭 6 唐律中的礼刑思想 7 宋元时代的法律文化 近世篇 中国法文化的盘整与转化 8 明清社会与法制的发展 现代篇 西潮冲击与新旧法文化的交替 9 晚清社会变迁与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10 民国法制的继承与新创 11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帝制中国法文化纪事 附录二 晚清民初法制要事年表 附录三 关键词索引 附录四 黄源盛作品一览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