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猫与鼠也缠绵/有价值悦读

猫与鼠也缠绵/有价值悦读

  • 字数: 147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作者: 陈忠实
  • 商品条码: 978702010102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1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猫与鼠也缠绵/有价值悦读》是著名作家陈忠 实的中短篇及散文合集。从中可以领略《白鹿原》之 外作者在中短篇方面的写作实力,而从他的散文中可 以看到故乡山水、乡土文化怎样滋养和培育了一个作 家的人格及审美。 收入本书的中篇小说《康家小院》突出表现了“ 外来者”介入古老的乡村后,被进入者的心灵世界与 生命旅程的变迁。其中既有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 满与批判,也有作家对现代文明认同的无奈与忧惧,更 看到了作家对传统文化所持的矛盾心态——遗憾中的 依恋,痛苦中的流连。在批判与坚守,背弃与回归中, 作家不仅完成了一个悲剧女性的形象塑造,而且展示 了自身内心深处的思想悲剧性。
作者简介
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市灞桥区西蒋村。1962年高中毕业,在乡村做中小学教师和区、乡政府干部整20年。1982年调陕西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1973年发表小说处女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2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乡村》。迄今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陈忠实文集》7卷,散文集、选集30余种。《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在日本、韩国和越南翻译出版。另有多篇中、短篇小说和散文获《当代》《长城》《小说界》《人民日报》等报刊奖。《白鹿原》入选汉语新文学《百年百部》《中国文库》《大学生必读》等图书系列,已发行130万册。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精彩导读
《原下的日子》精彩内容摘录: 三 村庄背靠白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 梁奇形怪状。在一条阴沟里该是最后一坨尚未化释的 残雪下,有三两株露头的绿色,淡淡的绿,嫩嫩的黄 ,那是茵陈,长高了就是蒿草,或俗称臭蒿子。嫩黄 淡绿的茵陈,不在乎那坨既残又脏经年未化的雪,宣 示了春天的气象。 桃花开了,原坡上和河川里,这儿那儿浮起一片 一片粉红的似乎流动的云。杏花接着开了,那儿这儿 又变幻出似走似住的粉白的云。泡桐花开了,无论大 村小庄都被骤然爆出的紫红的花帐笼罩起来了。洋槐 花开的时候,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 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 白雪似的脂粉。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 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 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 椿树的花儿在庞大的树冠和浓密的枝叶里,只能看到 绣成一团一串的粉黄,毫不起眼,几乎没有任何观赏 价值,然而香味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中国槐大约是 乡村树族中最晚开花的一家,时令已进入伏天,燥热 难耐的热浪里,闻一缕中国槐花的香气,顿然会使焦 躁的心绪沉静下来。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春花开伊 始,直到大雪漫地,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儿便接 连开放,各种奇异的香味便一波迭过一波。且不说那 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野草和野花,以及秋来整个 原坡都覆盖着的金黄灿亮的野菊。 五月是最好的时月,这当然是指景致。整个河川 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来,几乎看不到巴掌大 一块裸露的土地。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 满眼金黄,如同一只魔掌在翻手之瞬间创造出来神奇 。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去年秋末 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红苕是秋收 的最后一料庄稼,通常是待头一场浓霜降至,苕叶变 黑之后才开挖。湿漉漉的新鲜泥土的垄畦里,排列着 一行行刚刚出土的红艳艳的红苕,常常使我的心发生 悸动。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叶子,居然在这河川里最 后卸下盛妆,居然是最耐得霜冷的树。柳叶由绿变青 ,由青渐变浅黄,直到几番浓霜击打,通身变成灿灿 金黄,张扬在河堤上河湾里,或一片或一株,令人钦 佩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尊严。小雪从灰蒙蒙的天空飘 下来时,我在乡间感觉不到严冬的来临,却体味到一 缕圣洁的温柔,本能地仰起脸来,让雪片在脸颊上在 鼻梁上在眼窝里飘落、融化,周围是雾霭迷茫的素净 的田野。直到某一日大雪降至,原坡和河川都变成一 抹银白的时候,我抑止不住某种神秘的诱惑,在黎明 的浅淡光色里走出门去,在连一只兽蹄鸟爪的痕迹也 难觅踪的雪野里,踏出一行脚印,听脚下的雪发出“ 铮铮铮”的脆响。 我常常在上述这些情景里,由衷地咏叹,我原下 的乡村。 四 漫长的夏天。 夜幕迟迟降下来。我在小院里支开躺椅,一杯茶 或一瓶啤酒,自然不可或缺一支烟。夜里依然有不泯 的天光,也许是繁密的星星散发的。白鹿原刀裁一样 的平顶的轮廓,恰如一张简洁到只有深墨和淡墨的木 刻画。我索性关掉屋子里所有的电灯,感受天光和地 脉的亲和,偶尔可以看到一缕鬼火飘飘忽忽掠过。 有细月或圆月的夜晚,那景象就迷人了。我坐在 躺椅上,看圆圆的月亮浮到东原头上,然后渐渐升高 ,平静地一步一步向我面前移来,幻如一个轻摇莲步 的仙女,再一步一步向原坡的西部挪步,直到消失在 西边的屋脊背后。 某个晚上,瞅着月色下迷迷蒙蒙的原坡,我却替 两千年前的刘邦操起闲心来。他从鸿门宴上脱身以后 ,是抄哪条捷径便道逃回我眼前这个原上的营垒的? “沛公军灞上”。灞上即指灞陵原。汉文帝就葬在白 鹿原北坡坡畔,距我的村子不过十六七里路。文帝陵 史称灞陵,分明是依着灞水而命名。这个地处长安东 郊自周代就以白鹿得名的原,渐渐被“灞陵原”、“ 灞陵”、“灞上”取代了。刘邦驻军在这个原上,遥 遥相对灞水北岸骊山脚下的鸿门,我的祖居的小村庄 恰在当间。也许从那个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的宴会逃跑 出来,在风高月黑的那个恐怖之夜,刘邦慌不择路翻 过骊山涉过灞河,从我的村头某家的猪圈旁爬上原坡 直到原顶,才嘘出一口气来。无论这逃跑如何狼狈, 并不影响他后来打造汉家天下。 大唐诗人王昌龄,原为西安城里人,出道前隐居 白鹿原上滋阳村,亦称芷阳村。下原到灞河钓鱼,提 镰在菜畦里割韭菜,与来访的文朋诗友饮酒赋诗,多 以此原和原下的灞水为叙事抒情的背景。我曾查阅资 料企图求证滋阳村村址,毫无踪影。 我在读到一本《历代诗人咏灞桥》的诗集时,大 为惊讶,除了人皆共知的“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所 指的灞桥,灞河这条水,白鹿(或灞陵)这道原,竟 有数以百计的诗圣诗王诗魁都留了绝唱和独唱。 宠辱忧欢不到情, 任他朝市自营营。 独寻秋景城东去, 白鹿原头信马行。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七绝。是诸多以此原和原下的 灞水为题的诗作中的一首。是最坦率的一首,也是最 通俗易记的一首。一目了然可知白诗人在长安官场被 蝇营狗苟的龌龊惹烦了,闹得腻了,倒胃口了,想呕 吐了,却终于说不出口呕不出喉,或许是不屑于说或 吐,干脆骑马到白鹿原头逛去。 还有什么龌龊能淹没脏污这个以白鹿命名的原呢 ?断定不会有。 我在这原下的祖屋生活了两年。自己烧水沏茶。 把夫人在城里擀好切碎的面条煮熟。夏日一把躺椅冬 天一抱火炉。傍晚到灞河沙滩或原坡草地去散步。一 觉睡到自来醒。当然,每有一个短篇小说或一篇散文 写成,那种愉悦,相信比白居易纵马原上的心境差不 了多少。正是原下这两年的日子,是近八年以来写作 字数最多的年份,且不说优劣。 我愈加固执一点,在原下进入写作,便进入我生 命运动的最佳气场。在陈忠实的散文中,《原下的日 子》是很重要的一篇。之所以这样说,并非仅仅因为 它透过作家的目光和思绪,写出了故乡奇丽的自然风 光;也不单单是鉴于它在对现代都市文明做警惕性表 述的同时,传递出作家对传统乡土生态的留恋和欣慰 ;这里,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它含蓄但却真实、简约 但却深刻地表达了作家摆脱世俗纠缠,实现精神突围 的一番经历,即在原下的日子里,获得了巨大的心灵 自由和情感释放,从而以勤奋的创作进入了“生命运 动的最佳气场”。 P234-P239
目录
康家小院 信任 霞光灿烂的早晨 桥 日子 作家和他的弟弟 猫与鼠 也缠绵 李十三推磨 告别白鸽 原下的日子 关于一条河的记忆与想象 贞节带与斗兽场——意大利散记 口红与坦克——美国散记 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俄罗斯散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