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博雅文学论丛

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博雅文学论丛

  • 字数: 245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朱国华
  • 商品条码: 97873012430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1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朱国华编著的《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 性考察》从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所突显出来的文学艺 术合法性命题出发,认为自柏拉图以来,真理性一直 被指认为文学艺术成为可能的精神本质。然而,无论 是从这一命题的普适性上还是从真理这一概念使用的 含混性上都不能令人信服地证明其为正当。《文学与 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将权力视角引入到 对文学艺术合法性的研究。《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 性的批判性考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文 学权力的概念,并结合资本的概念,从社会学的角度 分析了它的构成条件及其作用方式;第二部分,作者 结合传播媒介的历史,考察了文学权力的历史演变, 得出文学权力决定于文学作为符号资本在表征领域里 所占据的比重的结论;第三部分集中讨论了政治资本 和经济资本如何侵入到文学领域,并在何种层面上构 成了文学的合法性危机。《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 的批判性考察》紧密结合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对文学 合法性问题的历史与现实做出了深刻的剖析,在文学 社会学层面上有较大的推进。
作者简介
  朱国华,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2007年入选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兼法人代表。2009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现任《文艺理论研究》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出版学术专著《权力的文化逻辑》《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乌合的思想》等,译著《海德格尔的政治存在论》,随笔集《兄弟在美国的日子》。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言 从权力的逻辑看艺术终结论 一 黑格尔的预言与求真意志 二 真理观的困境 三 权力视角的可能性 四 权力观的深度展开 上篇 文学权力:一个社会学的阐明 第一章 权力的逻辑:对文学神圣光晕的祛魅 一 人性的自恋:文学对权力观的拒斥 二 权力:资本与话语 第二章 文学的文化资本(一):文学的叙事 一 福科:权力与话语 二 文学 叙事与符号权力 第三章 文学的文化资本(二):话语秩序中的位置 一 稀缺性:文学符号资本的构成条件 二 控制表征系统:文学符号资本的实现途径 余论 中篇 文学权力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传播媒介与文学观念 第五章 口传时代的文学权力 一 口传文学:作为元叙事的符号权力 二 口传诗人的符号资本 三 智慧:口传文学的基本观念 四 口传文学:卡里斯玛型权力 第六章 文字印刷时代的文学权力 一 文字的出场与元叙事的解体 二 书籍的稀缺性与文学话语的垄断地位 三 文学家与统治者的同谋(一):诗言志 四 文学家与统治者的同谋(二):摹仿说 五 传统性权力与话语霸权 第七章 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权力 一 大众媒介与文学的危机 二 艺术自主性的发明: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 三 合理性的权力与文学场的兴起 四 20世纪中国文学场与文学权力 余论 下篇 作为权力表意策略的文学 第八章 权力对文学的作用方式 第九章 政治权力与文学:区隔的逻辑 一 元权力的运作策略 二 文化等级秩序中的文学 三 文学的符号秩序(一):正统的文学 四 文学的符号秩序(二):异端的文学 五 政治权力与文学合法性 第十章 经济权力与文学:文学场的符号斗争 一 文学场:切入点与解题策略 二 文学场:颠倒的经济 三 经济资本的暴政:文学的写作姿态 四 大众媒介的入侵与文学自主性的失守 五 驯服的文学:城头变幻主义旗 六 文学合法性的危机: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余论 结束语 文学终结的权力症候 附录 附录一 文学与符号权力: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另一种解读 一 二 三 四 五 附录二 大众文学的系谱 一 二 三 附录三 电影:文学的终结者? 一 二 三 四 五 附录四 认识与智识:跨语境视阈下的艺术终结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引用书目 后记 修订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