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精华理论话金匮--金匮要略理论学用二十讲

精华理论话金匮--金匮要略理论学用二十讲

  • 字数: 381
  • 出版社: 人民卫生
  • 作者: 陈国权
  • 商品条码: 97871171832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8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陈国权编著的《精华理论话金匮--金匮要略理论 学用二十讲》是作者在近30年教研中根据其学术讲座 的讲稿逐渐整理而成的专著。全书共20讲,涉及治未 病理论。整体观与个体观理论,阴阳理论,元真不通 畅致病与通畅元真治病理论,脉学理论,情志致病与 外邪致病互为表里理论,杂病关乎脏腑经络理论,脏 腑虚亦传病理论,前后二阴相关理论,广义风病理论 ,甘温除热理论,“阳微阴弦”与“阴微阴弦”理论 ,消渴病关乎肝、心、脾理论,黄家所得从脾得之理 论,补气者必当先益血理论,治病求本与治病求标理 论,因势利导与无势造势理论,禁药有不禁理论,妊 娠用温药、产后用:京药理论,卧不安则胃不和理论 。这些理论皆是《金匮》中的精华理论,作者通过专 题讲座形式,详细地进行了讲解,并结合自己40余年 的临床实践,附以50余个案例佐证,体现了《金匮要 略》等经典理论对临床运用的指导意义。 《精华理论话金匮--金匮要略理论学用二十讲》 对指导青年学生乃至中青年中医对《金匮要略》等经 典的学习、继承尤其是发掘、创新,并将之用于临床 、教学及科研有很好的启迪和指导作用,对逐渐让中 医人姓“中”,对培养铁杆中医均不无裨益。
作者简介
陈国权,男,1946年8月生,湖北省钟祥市人。1969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后留校任教至2011年8月退休。湖北省首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从事《金匮要略》教研30余载。系《金匮集释》、《中医内科证治精要》及《现代中医治疗学》(中日合编)编委,首版七年制教材《金匮要略》、第7版本科教材《金匮要略讲义》(人卫系列)及第5版《金匮要略讲义》的教学参考书《金匮要略》(第2版)副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首版研究生教材《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主编;先后在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全国40余家杂志、报纸上发表论文150余篇;2002年4月 2011年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国医论坛》编委。多年来潜心于《金匮要略》脏腑相关理论的研究,屡有心得。喜用经方(或辅以时方)辨治疑难杂症,疗效尚好。
目录
第一讲 治未病理论 第一节 未病先预防 一、养慎避邪 二、防范非其时色脉 三、服食得当 四、房事有节 五、无犯王法 第二节 已病防传变 一、防传“我克”之脏 二、防侮“克我”之脏 三、防母病及子 四、防子病累母 五、防脏病及腑 六、防腑病传脏 七、防表病传里 八、防里病及表 九、防虚证变实 十、防实证变虚 十一、防轻证变重 十二、防“可治”变“不可治” 十三、防“欲作”成“已作” 十四、防旧疾未愈而新病将作 十五、防此病演变为彼病 十六、防调护不当而变生他证 十七、防病机转化 十八、防正虚邪实 第二讲 整体观与个体观理论 第三讲 阴阳理论 第四讲 元真不通畅致病与通畅元真治病理论 第五讲 脉学理论 第六讲 情志致病与外邪致病互为表里理论 第七讲 杂病关于脏腑经络理论 第八讲 脏腑虚亦传病理论 第九讲 前后二阴相关理论 第十讲 广义风病理论 第十一讲 甘温除热理论 第十二讲 “阳微阴弦”与“阴微阴弦”理论——兼论“阴微阳弦” 第十三讲 消渴病关于肝、心、脾理论 第十四讲 “‘黄家所得’从‘脾’得之”理论 第十五讲 补气者必当先益短暂理论 第十六讲 治病求本与治病求标理论 第十七讲 因势利导与无势造势理论 第十八讲 禁药有不禁理论 第十九讲 妊娠用温药、产后用凉药理论 第二十讲 卧不安则胃不和理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