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报告(2014版)/公民科学素质蓝皮书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报告(2014版)/公民科学素质蓝皮书

  • 字数: 351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李群//许佳军
  • 商品条码: 97875097573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3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 划纲要(2006—2010— 2020年)》,对当前一段时期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做出了总体安排,并对公 民所要达到的科学素质水平提出了原则性目标。党的 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 合国力的战略支撑。面对 新一轮国际竞争,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亟待提高,公民 科学素质建设具有必要性 及紧迫性。 为有效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推动中国公民科 学素质基准的颁布实施, 指导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工作,中国社会科学 院和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 心组织编写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报告(2014版)》 ,该书是参与公民科学素质 基准研究制定和调查测试方法研究的人员共同撰写的 最新成果,是一部指导未 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参考性研究报告。本书包 括总报告、理论篇和实践 篇三部分。总报告为《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法及调查 研究报告》,选取北京、 天津、上海、重庆、湖南和四川六省(市)作为样本 ,用不同的抽样方法, 对12015位公民进行调查测试,建立了一套公民科学 素质调查测评方法,创新 性地提出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评价指标体系。另 外,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 普工作的模式、方法、经验、资源、机制等,收录了 13篇文章作为补充,多 角度、深层次挖掘了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的理论依 据和实践经验。其中,理 论篇部分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 设历程的基础上,对比了 国内外公民科学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国外科 普事业的发展现状,探讨 了增加科技计划项目中科普任务的政策与机制,构建 了更符合实际的科普项目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从制度分析视角梳理了中国馆 校合作的发展情况、面临 的挑战及对策建议;实践篇部分通过归纳当前科普工 作领域人才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合理预测了未来科普的人才需求量,并呼吁政 府在科普工作中发挥主导 作用,同时分别对新技术环境下的科普创作、网络新 媒体下的科普开展、青少 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未来工程师”项目进行介 绍和阐述,最后,分享 了贫困偏远少数民族地区(藏区)开展科普工作的经 验和做法。 总体上看,李群、许佳军主编的《中国公民科学 素质报告(2014版)》以提升中国公民科学素质为主 题,对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 质建设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力图为政府部门颁布中 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研 究制定科普发展政策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撑。
作者简介
  许佳军,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科普处处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科普管理工作。自2001年起,参与了多项科普政策调研和制定工作,曾主持了“推动行业科普试点研究”(2005年)、“国家科普示范基地标准与评价研究”(2006年)等国家软科学课题。2013年,主持了“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评方法研究”国家软科学计划课题,发表了数篇科普基础理论和政策研究论文。  李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学者,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预测与评价、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出版专著4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正在主持北京市软科学课题“开展北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试与评估”。著有《不确定性数学方法研究及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从量化分析角度考量》,发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评抽样与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年)、《我国R&D科技人力资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适配关系及其对策》(《经济要参》2013年)、“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ollege Graduates and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UK),2011]等论文。
目录
Ⅰ 总报告 1 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法及调查研究报告【“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评方法研究”课题组】 一 调查研究背景 二 抽样调查设计 三 统计分析方法 四 结果与分析 五 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六 讨论与建议 Ⅱ 理论篇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历史沿革与展望【李 群 王 宾】 3 国内外公民科学素质米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闵素芹 李 群】 4 发达国家科普事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科普工作的启示【董全超 许佳军】 5 科技计划项目中科普任务政策与机制研究【刘 辉 朱 彬 孟元祥】 6 科普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肖 健 徐翠香 王旭彤】 7 制度分析视角下的中国馆校合作【宋 娴 王小明】 Ⅲ 实践篇 8 中国科普人才发展调查与预测【李 群 王 宾】 9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同推进科普工作——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之基【王 红】 10 新技术环境下的科普创作【肖 健 徐翠香 王旭彤】 11 借助网络新媒体大力发展科普事业【董全超 许佳军 肖 健】 12 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报告【袁 玮 李 婧 李 娜 陈 佳】 13 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未来工程师项目回顾与展望【王 素 刘志刚 黄海军 方 勇 张永军】 14 贫困偏远少数民族地区(藏区)科普工作研究报告【明 希 罗 琳 曹晓星 邢晓东 邵亚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