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批评史(上中下)(精)

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批评史(上中下)(精)

  • 字数: 1164
  • 出版社: 山东教育
  • 作者: 周宁
  • 商品条码: 97875328816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296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2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导论 一、政治化与美学化:戏剧观念的正题与副题 二、现代化与民族化:戏剧观念的坦途或迷途 三、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戏剧观念的立场或方法 第一章 戏曲改良思潮和现代戏曲理论的奠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晚清戏曲改良理论 第三节 戏曲本体论 第四节 早期的新旧剧探讨及戏曲曲改良理论 第二章 戏曲的现代化:“五四”戏曲论争与现代戏曲观念的确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五四”戏曲论争 第三节 戏曲改良论 第四节 戏曲本体论 第五节 戏曲创作论 第六节 表演艺术理论 第七节 戏曲大众化理论 第三章 从“新剧”到“国剧”:现代话剧批评的发端与问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早期“新剧”批评 第三节 南开新剧团:“纯艺术之戏剧”与“写实主义之真精神” 第四节 《新青年》派:“纯粹戏剧”与“易卜生主义” 第五节 “国剧”:融通中西古今的国民戏剧理想 第四章 从“爱美剧”到“民众戏剧”:现代独立戏剧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爱美的戏剧”:建立以“真戏剧”为核心的现代戏剧体系 第三节 “到民间去”:民众戏剧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节 “促进光明的社会”:学校戏剧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第五节 让剧运散发“异彩”:农民戏剧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第六节 “走向血肉相搏的民族战场”:为抗战服务的戏剧萌发 第五章 谈剧亦有专门学:现代话剧理论的引进与建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方戏剧理论的译介与研究 第三节 走向成熟的话剧理论 第四节 走向成熟的话剧批评 第六章 “为真理服务到底”:革命现实主义的批评实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集结向左翼:从大众戏剧到左翼戏剧 第三节 剧作者的诗意辩白 第四节 革命现实主义的强势评论 第五节 在革命现实主义教条之外 第七章 以救亡为主潮:戏曲演进的民族主义动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两种不同的戏曲观 第三节 以救亡为主旨的戏曲创作论 第四节 旧剧改革论 第五节 戏曲艺术的特征及美学价值 第八章 以救亡为主潮:确立“民族化”的话剧存在形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为抗战建国服务”:关于戏剧“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从历史构筑意识形态:关于“历史剧问题”的讨论 第四节 “政治正确”与“表现人性”的博弈:关于《野玫瑰》的批评 第九章 台湾戏剧:从日据时代到国民党统治初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日据时期的戏剧状况 第三节 从“去皇民化”到“再中国化”:台湾的冷战戏剧 第十章 革命古典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戏曲观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革命古典主义的戏曲观 第三节 延安文艺整风运动后的旧剧改革论 第四节 以配合政治任务为核心的戏曲创作论 第五节 新秧歌剧论 第十一章 “推陈出新”:戏曲改革理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政治工具论和传统戏曲危机 第三节 对于传统戏曲的阐释 第四节 禁戏政策与纠偏措施 第五节 国家政权对戏曲现代戏的吁求 第十二章 “北焦南黄”:探索中国的演剧理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导演中心论 第三节 从形成“心象”到创造形象 第四节 话剧民族化 第五节 斯坦尼或布莱希特:演剧观的两种选择 第六节 从“三大体系”到“写意戏剧观” 第十三章 “筑就我们的国家”:新中国戏剧批评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戏剧担负“国家艺术”使命 第三节 “推陈出新”:一个“本土”的现代性方案 第四节 “(反)历史主义”史剧观:空间的时间化 第五节 “写意”戏剧观与话剧民族化:西方的脉络 第十四章 “样板戏”:戏剧作为一种国家艺术意识形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不破不立:从艺术批评到政治批判 第三节 走“现实革命题材”之路 第四节 塑造纯正完美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第五节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形式创新 第十五章 二度西潮:台湾的现代主义戏剧思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回归戏剧本体的思考 第三节 台湾探索戏剧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节 重构台湾剧场美学 第十六章 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探索戏剧的观念与实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最初的论争:超越政治工具论? 第三节 反思与突围:走出易卜生——斯坦尼体系的强势话语 第四节 借鉴与探寻:对于话剧新的表现形式的探索 第五节 回归戏剧本体:从戏剧观大讨论到戏剧本体理论研究 第六节 尾声或先声:关于理论探索的反思 第十七章 异类空间:中国戏剧的跨文化书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剧作评论 第三节 演出评论 第四节 翻译剧评论 参考文献 作者撰稿分工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